后蜀灭亡前的最后一个除夕之夜,创造了中国的第一幅春联!

春节中国最最重要的节日,每到这个重要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贴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话语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

那么,对于春联,有谁能知道它究竟是由何而来呢?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王安石的诗《元日》中说的“ 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桃”和“符”指的就是这个”桃符“。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chǎng)的一大创造。后蜀灭亡前的最后一个除夕(公元964年),孟昶命学士辛寅逊等人撰句,以便往桃符上书写,张灯结彩,辞旧迎新。但他又嫌学士们呈上来的写得不好,于是自己动手写下了“新年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挂在自己的寝宫门上。

有趣的是,孟昶那幅联语中的“余庆”和“长春”两个词,及其在句子中的奇妙组合,后来竟成了谶语。

原来,孟昶作此联的第二年即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派他的亲信吕余庆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

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吕余庆前往成都府任职,这不是“新年纳余庆”吗?宋太祖下令改春节为“长春节”,这不是“嘉节号长春”吗?

不过虽然被创造出来,但是还没有流行起来,直到明朝初年,朱元璋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他还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其门上的春联,从此,春节贴春联才在民间流行起来,成为过年的习俗。

Hash:5aba69c1de853849f10f84758b4cfad28e338d4d

声明:此文由 坐在坟头调戏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