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葛丹仰韶文化遗址

西葛丹仰韶文化遗址位于井陉县城西25公里处的西葛丹村西北1公里处,大台山山腰之仙人洞中及其附近。遗址属绵河上游,南距绵河5公里。大台山海拔1000米,仙人洞位于大台山主峰东北侧一山腰中。洞坐北朝南,分内外两洞,外洞高大宽敞。洞深约40米,宽、高各10米,洞口高近3米,中午时分阳光可照射入洞数米。洞中旧有山泉,土层深厚。从地理环境看,洞三面环山,背风向阳。洞中及洞外有泉。洞口高居山腰中,可防野兽袭击,因此是一处古人类理想生活场所。

在洞内的黄土层中曾发现磨光红陶器残片、磨光黑陶器残片及绳纹夹砂灰陶器残片等物。陶器有轮制,也有手工制作。磨光红陶器多为仰韶文化时期的红陶钵之口沿部分。多数红陶钵上还以褐、黑彩绘纹饰。纹饰多为纤细工整的弦纹、粗细变化的波纹等。另在洞外下部一较浅的石洞前还发现了当时烧制陶器的陶窑两座。陶窑以石灰石块砌成,外填抹以泥土,尚可看出陶窑的烟道等。在陶窑附近发现较完整的彩陶钵一件,为轮制,直径约26厘米,腹深约11厘米,胎质细腻,胎厚1.50毫米,尖唇。钵外上部以浅褐彩描绘水波纹饰,纹饰工整,色彩淡雅。除仰韶文化彩陶外,上洞土层中还发现了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的绳纹夹砂灰陶鬲粗大袋足,鬲胎体厚约10毫米。另有磨光黑陶器残片以及带扳手的绳纹灰陶器残片等。此外,土层中还发现了石化程度较深的动物骨骼化石。从目前遗址发现遗物分析,遗址的年代应在距今5000至4000年间的仰韶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井陉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卷》,新华出版社20

Hash:2ca1f1b0568d8491e896f0ce925eadd503bd3673

声明:此文由 井陉生活手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