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间艺术之名,重新唤醒上海这座八万吨粮仓

“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于本周10月15日正式开幕,展期将持续至2018年1月15日,展场位于曾是亚洲最大粮仓的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及周边室内外空间。

这次展览是关于一座建筑的重生,一个城市对未来的野心和行动实践,以及这些改变为中国乃至国外其他城市带来的启发。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产业升级的进程加快,通过了解这个建筑,这次展览以及相关的一些项目,能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带来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我们城市的当下和未来生活景图。

PART1

“远东第一码头

· 历史 ·

民生码头位于浦东新区黄埔江畔民生路,始建于100多年前,是上海港装卸粮食、食糖的专用码头,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码头之一。

民生码头最早名为“瑞记洋油栈码头”,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被英商蓝烟囱轮船公司(Blue Funnel Shipping Line公司)收购,后改名为蓝烟囱码头。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一、二泊位。民国9~13年又建成三、四泊位,可同时停靠万吨级远洋船4艘,是为当时上海港内设备最先进的码头。1953年蓝烟囱码头由中国政府接收,重新更名为民生路码头。后来码头在1975年和1992年建成两个高50米巨型筒仓,分别命名为四万吨筒仓和八万吨筒仓。圆形筒仓不会形成死角,储藏体积大,其中八万吨筒仓是当时远东笫一大单体粮仓,30个大筒组成长140米、高50米连续耸立在黄埔江边,是本届展览的主场馆。

曾经的“远东第一大码头”,如今作为SUSAS的主场馆

· 活化与重生 ·

随着时间推移,民生码头的设备和技术开始老化,粮食集散功能也被逐步取代,民生码头这个庞大的建筑群作为粮食运输枢纽的角色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上海城市的发展进程对民生码头地块产生了新的需求,借鉴了英国利物浦德国鲁尔区等地区对于工业遗址活化的经验,上海市政府决定将民生码头改建成一个定位成文化创意与休闲娱乐的综合体。

民生码头占地约10万平方米、岸线长739米,其内现保存有历史建筑单体11处,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每座建筑年代都各不相同,因此民生码头本身就是一部上海近代工业发展史,最早的建筑是建于1908年的1、2号泊位,最大的建筑是八万吨筒仓,也是最具有标志性的一座建筑。

民生码头的改建工作由著名建筑师柳亦春担任,他在上海最为人所知的项目是西岸龙美术馆——将北票煤矿公司码头的煤漏斗进行保留改造并露出原始的混凝土外墙,龙美术馆已经成为西岸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

柳亦春表示,8万吨筒仓是在“改造性再利用”原则下的一次积极尝试。“改造性再利用”原则源自澳大利亚的著名文化古迹保护文件《巴拉宪章》(The Burra Charter),里面提到“改造性再利用”关键在于为某一建筑遗产找到恰当的用途,这些用途使该场所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再现,对重要结构的改变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且使这种改变可以得到复原。

将筒仓内东侧的八个筒仓内壁拆除,保留居中筒仓作为交通核加入垂直观光梯,底部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间。共释放13000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加上北面沿江的257库部分室内空间,室内展示空间共16000平方米。与此同时还有外挂扶梯黄浦江江景与新晋贯通的滨江岸线。

PART2

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Shanghai Urban Space Art Season 2017(SUSAS)

背景:空间艺术季2014年10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一届于2015年在西岸艺术中心举行。今年是第二届,主题是“连接 thisCONNECTION: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由市规土局、市文广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 连接,发生在民生码头 ·

为什么本届展览选择在黄浦江边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民生码头?

“本次展览将会展出一些全球滨水与公共空间整治的经典案例,并探讨上海滨水空间的未来。民生码头作为黄浦江东岸贯通的重要节点之一,它的改造会作为具体案例和示范性项目来呈现如何连接和重整原先断裂的城市空间”,本届SUSAS主策展之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翔宁如此介绍。

选择民生码头,实际上是尝试发起的一个”连接”的动作,把过去的建筑空间与当代乃至未来的市民生活重现连接在一起。

· 关于SUSAS ·

连接 thisCONNECTION:

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

本届主题借由“连接(thisCONNECTION)”与“断裂(disCONNECTION)”读音的相近和双关,讨论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的未来,讨论如何将各种原因形成的断裂转化为连续开放、可达舒适的人性化、高品质的公共空间。该主题是上海城市空间中“断点”转化的产物和映照。主展览呈现了全球滨水与公共空间整治的优秀案例,讨论上海滨水空间的未来。其中,主展展场民生码头作为上海滨水空间的一部分,其改造将作为具体的案例来呈现如何连接和重整原先断裂的城市空间,构筑开放平台,从而真正地提升黄浦江两岸开放空间的潜在价值,并以此促成更多有着相似“连接”性的未来公共空间。

本届空间艺术季将聚焦黄浦江两岸贯通,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以“连接 thisCONNECTION: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为主题,讨论在当代城市进程中公共空间的未来,如何将各种原因形成的断裂转化为连续开放、可达舒适的人性化、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主展览由斯坦法诺·博埃里、李翔宁和方振宁共同作为主策展人。

展览主题:连接 thisCONNECTION——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Sharing a Future Public Space

主策展人:斯坦法诺·博埃里 Stefano Boeri,李翔宁,方振宁

展场改造建筑师:柳亦春

参展人:Alejandro Zaera-Polo、B.I.G、詹姆士·康纳 James Corner、张轲、弗朗西斯·凯雷 Francis Kéré、张永和北川富朗、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劳伦斯·维纳 Lawrence Weiner、黄永砯、吴为山、尹秀珍等,近200位国内外知名策展人、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

展场地址: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及周边开放空间(民生路3号)

开放时间:2017/10/15—2018/1/15,10:30-17:00,16:30停止入内(周二-周日)周一闭馆(10月16日、1月1日除外),对公众免费开放

主办单位: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

承办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 展览特色 ·

主展览由一个特展和四个主题展组成。四个主题是由“连接thisCONNECTION”的“THIS”拆解成四个主题板块:

T-Topology,公共空间形态;

H-Heterogeneity,社区文化多样;

I-Infrastructure,技术设施连接;

S-Shanghai Sample,上海都市范本。

通过空间,文化,技术与本地实践来诠释“连接”未来的公共空间。

▲浏览路线图

身处现场,你仍然可以感受到八万筒仓留存着大工业时代规模的气势,与此同时,不同主题和形式的展品有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想象。

八万吨筒仓容纳了包括四大主题展和十二个特展共约200个展项。你可以在“公共空间形态”展中看到新媒体、网络数字技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现出新的面貌;“社会文化多样“为我们展示了多元文化的混合和相互激发;在“基础设施连接”我们可以了解技术如何革新和超越来将现实空间连接;“上海都市范本”则把在上海本地发生的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大大小小生活空间改善的案例。

在SUSAS你还可以一次过看到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劳伦斯·维纳 Lawrence Weiner、黄永砯和徐震等国际和中国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呢!与此同时,还有包括国内上海本土,西安等和国际上巴塞罗那,澳洲等城市的改造案例......全场近200人的知名策展人、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带来质量上乘的作品以及空前的规模真是值得多去几次。

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精彩花絮

PART3

中外城市工业建筑活化案例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国家曾经的工业化建筑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功能。有些建筑可能从此被荒废或拆除,而有些建筑则随着城市规划者的意识转变和市民新的生活需求焕发了新的生命。通常这些内部空间巨大的建筑都被用于展示当代艺术作品,如英国伦敦的特美术馆,和北京的798。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两个工业建筑活化的案例,一个来自南非,一个来自上海。

· 南非现代艺术博物馆(MOCCA) ·

和八万吨粮仓一样,博物馆所在的建筑物原来是一个始建于1921年的巨大的混凝土结构谷仓,曾经是南非最高的建筑。后来南非政府决定将建筑改造,并设立非洲第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

这个有近百年历史的谷仓核心部分由42个巨大的中空圆柱体排列组合而成,整个建筑总共有9层高,占地9500平方米,其中有6500平方米地面积将会用作展览。负责改造的建筑师是英国鬼才Thomas Heatherwick,他这次改造的妙笔在于将混凝土圆柱结构切割掏空出一个巨大而又蕴含不同曲线的空间。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前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7年的上海南市电灯厂,如今建筑主体是建于1955的南市发电厂,电厂的最后一次翻新改建是在1985年,其标志是高达165米的巨型烟囱。后来为了迎接世博,电厂于2007年停止运营,世博会期间电厂以“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角色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世博结束后,未来馆再次被改造成艺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坐落于黄浦江畔,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内部最高悬挑27米,高达165米的烟囱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独立的展览空间。

▲黄永砅个展"蛇杖Ⅲ:左开道岔"

希望通过文化力这篇文章,让你在去SUSAS前有更好的准备。Have a trip to SUSAS ;)

Hash:1f21800c586c0c7c58b222558a0a105c39557ad9

声明:此文由 文化力研究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