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皮篷古道:历史不输温泉云谷,风景盖过西海始信(上)

黄山光明顶“东海门”有处“皮篷沟断裂带”,起初我以为“皮篷沟”是个地质名词。黄山秀奇天下,有几个令人脑洞大开的地质概念也在情理之中。后来从云谷寺步行登山到“仙人指路”处,才知“皮篷”是个古地名,一个土得掉渣的名称。“皮”指杉树皮,“篷”为遮风避雨之所,“皮篷”就是用“用树皮盖的房子”。当年它的主人给它取这个粗陋低微却大道至简的名字,如今是一处曲径通幽的景区,一条通达天海的古蹬道,只是封存久远,少有问津。

1.皮篷古道

今年春我刚来黄山时,就有探秘皮篷古道的想法,但碍于彼时草木葳蕤,虫蛇出没,直至近日秋至尾声,万物萧瑟,才如约前往。

皮篷古道为古时从云谷寺登光明顶的便捷通道,在“仙人指路”处左转入皮篷沟,至光明顶南面山崖下。据《黄山志》记载,皮篷古道古已有之,民国时期重修了“仙人指路”至金炉峰的砂石路面,现为条石路,长约400米,其余路段保持历史原状,近2公里。我们决定从天海进入古道区域,以自上而下的路径穿越皮篷沟。

与其它徽州古道不同的是,黄山古道源于明清时期的佛教活动,大部分是依山就势开挖的砂石路或山石搭砌的台阶,个别地方是直接在崖石上凿出的阶步。现有花岗岩路面初为民国时期建设,近几十年黄山开发时均有拓宽完善。皮篷古道肇建年代已无法考据,从路径走向看,应为明代黄山佛事兴盛时期由僧人主持开凿,系信众香客前往光明顶大悲院的朝觐之路,或为明万历年间普门和尚所为。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起,普门法师建慈光寺、文殊院、大悲院,主持开凿登山步道,形成黄山登山步道的基本框架。相对现有云谷寺至光明顶的旅游步道,走皮篷古道要便捷、省力许多,符合徽州古道路径选择的基本规律。据同行的园林工作人员说,三十多年前,黄山旅游开发之初,民工都是走这里上下,皮篷封闭后,这条路才彻底荒废。

2.山谷探秘

初入古道区域为光明顶南面山崖下,这一带山体较为平缓,地面覆盖上厚厚的松针落叶,古道已不知所踪,直到我们顺着炼丹峰的山谷下行百余米后,才见零零星星的古道痕迹。从残存的石阶看,宽50至100公分不等,由就地取材的山石砌成,但因几十年来少有行人,其间长出的灌木已将它们挤得歪歪斜斜、七零八落,甚至已完全湮没在砂石流土之中。

想想也是,在岁月的长河中,古道只是一个过客而已,即使那些深入到山体骨骼上的凿痕也经不住时光的漫漶,深邃悠远的历史有时也敌不过一捧尘土、一堆落叶、一抹碧苔的。自然的脚步会因为人类的介入而改变,但永远不会停留下来。

在这里,所谓的路,仅是概念性的。

下行过程中,与其说走不如说爬,像猴子那样抓着树枝藤蔓往下爬。行走这样路,最危险的莫过于手抓的是一根枯烂的枝桠或藤条,或是长在崖壁浮土上的灌木,一旦被连根拔出或枯枝折断,这种意外有时是致命的。好在这段峡谷无悬崖峭壁,即使滑个四脚朝天,也还有藤条草蔓兜着,断无大碍。

每次探秘这类荒芜不堪、若有若无的古道,走在这样葱茏的原始森林里,我都有一种把生命放逐到旷野中去流浪的感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种感受就像久居机关突然到了高山荒野的基层单位一样。机关就像一个大河滩,堆满了千磨万滚的卵石,不管是大石头还是小砾石,都是光滑光滑的。光滑是一种美,但不一定真实,有时被它磕一下碰一下,虽不见伤口,但可能是永远无法愈合的内伤。只有踩在这些裹着青苔、却依然有棱有角的山石,脚下才稳固,心里才踏实。

没有路,才会走得更加谨慎,下行途中,除我摔了一个“表演式”的四脚朝天外,其他人均无故事。不像那天走白云溪古道,想起悬崖上那次放绳的经历,我至今还心有余悸。

约一小时,我们顺利抵达皮篷遗址。

3.皮篷遗址

据《黄山志》等史料记载,皮篷为明崇祯年间(1628-1643)僧一心所建,原名兜率庵。庵左为圣僧洞,又名仙僧洞,唐咸通年间(861-875年)曾有西域僧入洞,于岩壁刻字曰“七百年后当有圣僧来”,故名。

皮篷后靠合掌峰,前仰金炉峰,东西两边不远处有涧流环绕,可谓山水之间。现存房屋残基坐西朝东,依山而建,上下三级,梯状错落。上面一级立于三米高的石墙之上,约五米见方;中间一层近二十米开间、五米进深,分东西两片,中有石阶路面相隔;下面一级较为方正,长宽均十米以上。三级之间有石阶相连,且石料凿刻方正平整,每级房基内均跌落了一层砖头瓦砾。房基南面有颗银杏树,足以两人合抱,离银杏树不远处是一片燕笋竹,青翠欲滴。对面金炉峰下还有一处三四米见方的房基,其间有十几级台阶相连。遗憾的是我们找遍庙基南北两边山崖,均未发现“圣僧洞”,也未在皮篷遗址上找到当年的只字片语。

从房基中长出的灌木以及残留的断砖碎瓦看,皮篷建筑倒塌应是近百年内的事。当年僧侣们见性成佛的风水宝地如今只剩“皮篷”这个鲜为人知的地名,还有那些散落在时光深处一鳞半爪的文化遗存。(未完,明日续)

总 编:我是一只鱼

Hash:2bf80fc8c0b7bdb1dba1b5b2c926c6987848aa4e

声明:此文由 歙县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