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所百年历史的高中,惟楚有才的首发地,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字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挂在长沙岳麓书院山门上的楹联,古代楚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以及周边大部地区,尽管“于斯为盛”评价的并不是这所学堂人才多么出众,但岳麓书院仍凭借这块楹联,扬名海内外。

但其实“惟楚有材”的牌匾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是武汉,清初湖广巡抚林天擎所撰武昌府学重修记中第一次出现,将近一百年后,即书于匾额,并悬挂于武昌贡院牌楼。而现如今,在明清武昌贡院的旧址上的是一所湖北最富盛名的中学—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这所中学在武汉可是响当当的,因为它不是武昌区的实验中学,武汉人都称为“湖北省实验中学”。

2010年,武昌实验中学90年校庆时,“惟楚有材”的牌匾门楼得以重建,与岳麓书院不同的是,背面题写的却是“辟门吁俊”,这无疑代表了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的新型理念。

最近湖北省实验中学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通过了武昌区发改委审批。在武昌最富有历史底蕴的得胜桥片区,武汉将通过提升学校现有基础设施,改善学校环境,打造一条贡院文化轴,传承片区历史记忆,更好的传承“惟楚有材”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昌实验中学是明清贡院旧址 现为武汉中学“领头雁”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所在地设立学府历史悠久,宋初设县学,后设州学,明洪武年间始建贡院。贡院为湖北湖南“乡试”唯一场所,在明清两代,乡试每三年一次,数千人仅录取36名举人,俗称“中举”。

在古代科举制度下,“中举”是读书人寒窗苦读的唯一出路,因此贡院被人们视作飞黄腾达、光耀门庭、实现“学而优则仕”的圣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才是楚地最优秀人才的聚集地。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创办于1920年,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级示范学校、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武汉市普通高中领航试点学校。

武昌实验中学有两处经历十分特殊,可以说绝无仅有。一是在多次教育改革和城市变迁中,学校从未更名,这足以说明省实验中学拥有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二是学校的校名是由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一所中学能有此待遇,实属不易。

近年来,武昌实验中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进先进办学思路,高考亮点纷呈,以高歌猛进的态势,昂首跻身于江城优质品牌高中第一方阵。武汉教育,群雄逐鹿,各竞妖娆,但省实验中学是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省实验中学改扩建工程2018年立项,受制于拆迁,进度不理想

近年来环境制约了学校进一步发展,急需扩大办学场地。武昌区2018年立项了省实验中学改扩建工程,投资15亿元,建1栋体育馆报告厅综合楼、学生公寓、食堂、贡院博物馆音乐美术教室、地下报告厅、操场及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49982.55㎡(新建部分),其中地上:26033.07㎡,地下:23949.48㎡。

但武昌得胜桥片区属于中心城区,拆迁工作难度不小,因此改扩建工程进度滞后,未能按期在2020年省实验中学百年校庆时完成。目前,学校改扩建一期工程即将完成,400米标准运动场已建成,运动场地下停车场将会提供近300个停车位,部分对社会开放,体育馆、报告厅、学生公寓、师生食堂将陆续完工。

省实验中学还将实施二期改扩建,将在武昌文庙旧址上建设文庙博物馆、科创楼、艺体楼、种植阳光房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彼实中兮,辟门吁俊,鸿鹄纷纷而来翔…

作为“惟楚有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省实验中学的凤凰山、明远楼、“惟楚有材”牌坊、红石大道点亮了贡院文化南北中轴。

同时,武昌也在重点规划得胜桥片区,在不久的将来,武昌古城将以得胜桥为千年古轴,联结武胜门、实验中学、经心书院三点,和太平试馆、常平仓青龙巷三片,以点串线,形成整体的开放空间系统,重现千年古轴的昌盛市井图卷。

武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极具知名度的城市,无论是汉口、武昌还是汉阳,每一处的历史都难以让人忘怀,重现武昌古城盛景,传承“惟楚有材”文化,将增强城市文化自信,建设新型文旅产业,增加文化底蕴,助力武汉更好地打造中部崛起新支点。

Hash:1a6b9fcb079d40bdfdc11243468d27774d0ae6d8

声明:此文由 谈楚论荆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