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公学旧址

编者按: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县史志办在仰韶今古网站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专栏,从9月1日开始推送。

第一部分:抗战遗址简介。

第二部分:抗战老兵。

第三部分:优秀纪念文章。

敬请关注

今日推出

豫西公学旧址

豫西公学旧址

地址果园乡杨村村六组

建筑占地面积:983.2平方米

保护范围面积:1180平方米

形 成 时 间:1945年3月

类 别: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保 护 级 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使 用 单 位:杨村村

隶 属:村委

建 筑 材 质:豫西公学旧址为关帝庙,砖木结构建筑。

现 状 描 述:豫西公学在杨村关帝庙内,建国后作过村小学,现存正房三间,左右两侧各有偏殿一间。大院内西侧和南侧有后期所盖学校瓦房数间。院外还有豫西公学宣传队演出的戏台一座,已多半坍塌。

该遗址形成的历史背景:1945年1月中旬,随着豫西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和抗日形势的发展,党政军各方面都需要一批有一定革命理论、军事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干部。为此,豫西二地委、二分区研究决定:将由刘聚奎、闵学胜率领的豫西抗日先遣第二支队的随营干部学校迁至渑池县城南的杨村,扩建成为“豫西公学”。3月5日,豫西二地委、二分区在杨村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豫西公学”正式建立。校长贺崇升,党委书记、副校长丁荣昌。初建时只有一个大队,后来扩建为三个大队和一个文化宣传部。豫西公学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办学方针,发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为革命培养智勇双全,德才兼备的干部人材”为宗旨,开设政治、军事和思想教育等课程。学校的教职员和学员过集体生活,进行认真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学习期限一般为三至六个月,公学分期分批地为革命培养、输送德才兼备的党政军干部人才,是一座延安“抗大”式的学校。公学讲课内容政治军事并重,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1945年9月,豫西公学奉命撤到黄河北济源县涧北一带,改名为“河南公学”。12月,学校迁到山西阳城李庄村,改名为“太岳军政干部学校”。豫西公学自创办到1946年初,历时一年有余,为党和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的党政军干部,他们大都成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为全国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老照片:豫西公学学员合影

来源:史志办

声明:本作品系渑池县融媒体中心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审 核:姚 轶 编 辑:李 阳

Hash:e462b3d4d4c26defe4efade0047d4068341a07bc

声明:此文由 V观渑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