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乔洞和洞真观

王乔洞和洞真观

中国道教中的道众嗜好住洞,这种洞一般选址在幽僻神秘的地方。据说,道教的经典秘籍也大多珍藏在洞中,珍藏经典秘籍这些洞大多建造在海外名山上,或者干脆就建造在天上云端里。“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些诗句中的洞都令凡夫俗子无限向往。

在河洛地区,王乔洞和洞真观足堪称得上榜上著名。洞真观在王乔洞附近,王乔洞和洞真观同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其地在今新安县铁门镇南山

王乔洞和洞真观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们地处浅山区,这个地方独树一帜的优美风景自不待言,令人感到亲切的是它们就处在寻常百姓身边,大雅藏身大俗之中,鸡犬之声相闻。

王乔洞地处众多黄土丘陵环抱的一片小山包中,这片小山包局部呈“山”字形,陵丘如龙虎伸臂左右环抱,王乔洞就处在“山”字起笔的一竖“1”上。王乔洞的左右腋窩处各有一条深沟,沟中有自然生成的无数股山泉,山泉势如巨蟹吐沫,从沟底的土壁上纷纷涌出,泉流淙淙,常年不断。王乔洞左边沟中的泉水尤其旺盛,泉水在沟的中部汇聚成一个水塘,水塘约有两亩大小,清澈的塘水呈现出青蓝色,水面白云蓝天浮映,恍若仙境

洞真观在王乔洞外不远处,山门对应水塘而建,道院内的大殿厢房鳞次栉比,飞檐斗拱,跑兽凌云,十分幽静壮观。

最奇特的是王乔洞和洞真观的山门外左侧的地质,土山之中生有四五丈多高的石灰岩,这些石灰岩俗名上水石,石上多孔窍,大小孔窍密如蜂窩。历代王乔洞的道众们依山凿洞,洞中供奉有王乔、关公等神祇。整个王乔洞和洞真观山门外古柏参天,花树掩映。有十数株千年古柏虬枝如龙,生机盎然,古柏的根如蛇样缠绕紧抱着上水石,显示着王乔洞和洞真的与众不同。

王乔洞因何得名?原来王乔洞所处的山又名烂柯山。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位新安村民名叫王乔,王乔家中贫寒,以打柴卖柴为生。某一天,王乔到山中打柴,遇到两位老人在一个山洞门外的一株古柏树下下棋,王乔见到这两位老人白须拂胸,神定气闲,一派仙风道骨的模样。王乔心生爱慕,感到十分好奇,就站在旁边看两位老人对弈。两位老人边对弈边饮酒,还拿起两枚大红枣递给王乔吃。这样不知不觉到了中午,两位老人下罢了三盘棋,其中一位老人对王乔说:“小伙子,晌午了你还不回家去吃饭。”王乔说:“我还没有打柴呢”。王乔正说着,两位老人突然隐身随风而化不见了踪影。王乔伸手去拿斧头,用手一摸斧头把,却见斧头的木把已经朽成了灰尘,再去瞅肩上的麻绳,用来捆柴火的麻绳也沤成了灰烬。

王乔没有了打柴工具,只好悻悻地下山回家了。王乔回到家中一看,自家的老宅早就面目全非了。询问家人后王乔才知道,家中有位老者是王乔的十六代孙子。古人把斧头的木把称柯,后来,人们就把王乔经常打柴的山叫烂柯山,把王乔观棋附近的那个洞叫王乔洞。

安县志记载,洞真观建于元代大德年间,主体建筑为三清殿,三清殿顶为木结构,飞檐画栋,十分壮观。洞真观院内另有三观殿、圣母殿等建筑。洞真观是新安县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已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洞真观中有数名道士居住,也是新安县道教协会的办公场所。

Hash:6d8493290cba26e50a186ffb16ab5d0af83429ec

声明:此文由 空山落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