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华:“五一”节三原老家行记

四月末,接三原王林表哥的女儿王楠电话,说家里餐馆重新装修,让我们帮忙起店名。我家那位像接到一个重大任务,在网上找参考,搜全国的酒楼饭店名子,这个斋,那个堂,看的眼花缭乱,觉得都不合适,一时交不了作业。五一到了,到处景点人滿为患,闭门在家又有些心不甘,想想不如趁机回老家一趟,集思广益听听亲人们的意見,带上毛笔直接一写,于是才有了这次故乡行。

三原县东里堡是父亲的故乡,是我从小耳中贯的最多的地方。十岁时第一次回去,看到了南花园,现在门上写的是唐李靖故居。这个园子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我老老爷爷住过,杨虎成住过,处处亭台楼阁,建有长安八景的微缩景覌,院子有竹子梅花,是我这个从小生活在西安大杂院里第一次見到,有痒痒树,听说用手摸一下会笑出声来,还有不知缠了多少年的藤缠树,这简直就是我梦里的百草园。听姑姑讲曾有外边人在院子转了一圈,竟然问宝玉黛玉住在那里?把这里当成了大观园。园子里有十三棵古树,高大繁茂,被称为十三太保

五一人多车多,我们为方便乘地铁到城市运动公园站,刚出站王林哥就出现在面前,他已在这等候多时,说怕儿子不认识我们,亲自来接。几年不见,林哥还非常精神,儿子王东开车,浓眉大眼,一个帅气小伙。时间早路上车不太多,约半小时就到家了。餐馆正在装修,规模不小,东里堡目前是饮食文化一条街,餐饮发展正逢其时。

堡子里还住着大表哥王龙及大嫂和表弟王民两家,王龙哥嫂伉俪教书育人几十年,龙哥当校长的学校早先就在南花园,为了保护古建筑,学校后来迁址另建。龙哥今年七十七岁,今天正赶上他的生日,西安大表姐一家五口都赶来了。姑姑家有六个儿女,是一个大家族,如今孙子重孙遍布各地,今天好多都回来了,在县城饭店包了六桌席面。龙哥当了多年校長,桃李满夫下,德高望众,我们送了一个大寿字,增添了喜庆气氛。没想到今天能赶上龙哥的寿宴,没想到能見这么多亲人,真是喜出望外。

人多主意多,正好给林哥的餐馆起名子,大家七嘴八舌,最后一锤定音,起名“七碟子八碗”,楹联用陕西俚句:"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櫈都是木头"。大家一致说好,名子对联接地气有特色,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直接提笔书写,过后请人雕刻,制成门匾。

两天内参覌了张家窑民俗文化村于右任纪念馆,周家大院,安吴青训班旧址。从小就听我妈讲安吴家的故事,今天才知道周家是安吴寡妇的娘家,青训班旧址是安吴的婆家 ,抗战时大批有志青年在这里接受培训后送往延安,我大伯的儿子刘光涛十六岁就是在这里参加革命,接着成了抗大一期学员,后跟随四野转战南北。安吴寡妇出身大家,看了周家大院就知道了,这里仅仅是周家十四院房子的一院。当年结婚时,丈夫病臥在床,是和大公鸡拜的堂。不久丈夫去世,她脱下嫁衣换上丧服,接管家业,发展农商,兴旺发达,富甲一方。庚子年慈禧西逃,她送了一马车金银財宝供太后花销,慈禧认她为干女儿。现在她就长眠在离青训班旧址不远的吴家陵园里,我们去时,陵园大铁门上锁,隔着门向里张望,苍松翠柏中有三座石牌坊,就是当地群众称之为寡妇坟的地方。

来时带了十几张宣纸,王东还准备了一刀四尺宣和十张六尺纸,有空有写,写了多少没计数。东里是著名的书法之乡,爱好的人很多,第二天还请了三原一位写篆书的张老先生来进行交流。

1号下午去的張家窑民俗旅游村,现在到处仿照礼泉袁家村建这种地方,周至水街,兴平马嵬驿都是。今天張家窑开张,远近十里八乡都来了,还有不少西安来的,汽车多的令人啧舌,荘稼地变成停车场。小吃一条街彩旗飘扬,人头攅动,卖的东西都不便宜。热闹过后变冷清,不知成得了气候,大笔投资啥时能收回。这里还搞了些文化景点,有一个院子泥墙上画着当年知青上山下乡的宣传画,写着"很有必要""青春无悔"等标语,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以为文革又来了。这个地方我是不想再来了。

紧紧張張两天,正餐就吃了五顿,三原名小吃泡油糕,千层油塔,矻嗒面,饸饹; 肘子,封肉,水盆羊肉,生汆丸子尤鱼汤,多的我数不过来。龙哥请了林哥请,娃们又争着请,我若长住下去,只怕吃的路也走不动,门都出不去了。

2号傍晩我们踏上返程,这两天我们一直在亲情包围中,亲人们送到路口,依依惜别,叮嘱常来。餐厅正在装修,开張时我们还会再来,看看"七碟子八碗"的赢人招牌,祝愿亲人们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左起孙国华、王兴一、冯郁章、张曼莉

Hash:1ddc46a68a01e0b298b018e921f66b741fbf64ed

声明:此文由 李连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