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匠心修复后的字库塔重现昔日风采

字库塔再现风采。

资阳日报实习记者 卢凌嘉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雁城东门大桥旁的字库塔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蚀,捱过了数次洪灾、地震,依然顽强屹立在沱江河畔。然而,由于字库塔年久失修,风化严重,雁江区政府于今年5月启动了对字库塔的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修复工作。

6月25日,记者在字库塔看到,塔檐上生长的树木及杂草已被清除,塔身重新进行了粉刷,修复后的字库塔重现昔日风采,向人们展示着雁城古老的历史文化

字库塔始建于明代,是资阳“八景”中雁江东渡边上古老文明的见证,在2005年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字库塔属六角五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塔的每面有字画,六角攒尖顶,顶做宝刹。塔通高13米,底层边长2.2米,东、南、西三面开窗。

相传,当时的资阳城有固定的人挑着竹篓沿街叫唤“收字纸啰”,把各家各户用过的字纸和废书收集起来,放置于塔中集中焚化,意为“烧掉纸后,纸上的字就得以保存,今后才有字供人使用。”这是古代文人对字纸所负载的文化顶礼膜拜的一种表现,因而取名“字库塔”。

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破坏、风雨侵蚀等原因,字库塔早已残缺不全,外墙变得灰、黑,霉菌、苔藓肆意生长,塔体风化剥落,塔檐破损生长杂草,墙体灰缝灰浆流失,严重影响了塔的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这次维修主要是排除与根治有损文物建筑安全的各种隐患,使其延年益寿,忠实地保存建筑特有的格局特点。”雁江区文管所副所长王屹如是说。

“古建修复,要尽量使用原材料、原工艺。”负责此次修复工作的负责人刘师傅告诉记者,据勘测,字库塔应该是民间老百姓集资修建的,有些砖没有烧透,有些砖砌成了斜口。因此此次修复采用民间古法——白灰熬制的糯米浆和适当的烟道灰调制成粘合剂来修补。

“古建修复,要做到最小干预,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情况下,能恢复的尽量恢复。“刘师傅说,他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古塔的整体风格,尽量做到了古朴、协调。

Hash:fe4a3c5deb960320d0917b7880d44b88bed6dd3f

声明:此文由 资阳之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