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寻踪 | 中国层数最多的古塔,居然就在都江堰……

奎光塔始建于明代,初为石塔,明末毁于洪水。重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塔坐南向北,通高51.39米,为六角十七檐砖砌密檐式空心塔,是我国已知古塔中层数最多的。2013年3月奎光塔评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建塔已有2000余年历史,保留下来的约2.5万余座,多为佛塔。奎光塔的兴建却与宗教无关,乃邑人为点缀江山振兴文风而建。其选址依据阴阳五行之学、黄帝宅经之说,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

奎光塔分为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塔基东西长11.8、南北宽11.3、高1.8米,北面设垂带踏道,九阶2.75米。塔身底层十分高大,对角线9.5、高5.7米;塔门上嵌石制横额一方,刻有“奎光塔”及“清道光十一年辛卯建”字样。

塔基以上建有十七层密檐,每层均由12层青砖垒筑,有的青砖刻着“清”字或“清邑令周修”的标识。塔内设砖砌筑马蹄形塔心柱,置穹隆顶的塔心室和券拱顶的观景回廊。

塔各层六面都有有采光、通风的壶门式小窗。塔檐、塔身次第内收,递收幅度逐层略微加大,使外廓微有卷曲。塔身挂有铁风铃,风吹铃响,其声悠远。今天和小编一起见证这座古塔的如烟往事……

灌县城诸山环抱、沃野千里。可在明代却文风不振,中举者寥寥。其时,风水师提议在城南建塔,状若文笔,以补风水之缺。于是百姓们修建了“奎光塔”,古时“奎”通“魁”,取名“奎光塔”有魁星点斗,文运光大的寓意。

明末,奎光塔毁于水患。清道光十年(1830年),广西桂林进士周因培出任灌县知县。周因培精通风水堪舆之学,为振兴科举文风,他带头捐款,重修奎光塔。

因年代久远,明代古塔旧址早已渺无遗迹,周因培便登上文笔山,仰观天象、俯察地脉。选定城南一处平坝做塔址。他命人除去荒草,刨开泥土,所选之地断砖犹存,正是古塔塔基。

灌县百姓感激周因培筹资建塔,振兴文风的功绩,在奎光塔旁建有“周公祠”,敬书“崇儒”二字。在周因培的倡导下,灌县尊儒重教蔚然成风,先后兴建了岷江书院、灵岩书院、官家花园书院、临江书院、味江书院,还重修了文庙和文昌宫,一时文风大振。

奎光塔还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经历了170年的岁月,塔身部分砖体挤压受损,逐渐倾斜,最终形成中国版比萨斜塔。自1994年至2008年,都江堰市对奎光塔先后进行了四次修复。

“春和秋爽,含烟藻天地之容;野旷川澄,望气扶风云之助”。直上千寻的奎光塔,作为都江堰市标志性古建筑,静默地矗立,等你前来探访……

监制/赵龙魁 主管/张 伟

编审/云朝清 责编/王 绯

编辑/高渐离 文图/潘 立

Hash:97636d07839524a8894ba985f76df10a5c2a2c3e

声明:此文由 每日都江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