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百年古村,我们住进了故事里

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行走一天……

我觉得,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能心无旁骛的做一件事,是极其美好的,包括认真专心地玩儿!最近我们去了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村,他立刻很“应景儿”的切换自我娱乐模式:忘了游戏,公仔,动画片……

窗外对面山谷飘来的炊烟,脚下淙淙流水的小河,河面上的大水车,只在绘本电视上见过的白鹭,此刻只是几米开外的距离……

这些都牢牢地吸引着他的注意力,不停地问为什么,不停地跑前跑后的东摸西看,偶尔再和人聊上两句,交流交流,努力的把自己融入在当下的氛围之中。

不同的地方,见到不同的人,在孩子心里新鲜好奇,对于我来说,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文化的认同。

福建漳州塔下村,归田园

厦门到漳州塔下村,大概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11月的北京已经冷了,11月的漳州还是花红树绿,沿途茶园,香蕉园柚子园,一个接一个,看的我们俩目不暇接,感觉没多大会儿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塔下。

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西部的塔下村,是客家人聚居的村落,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张姓是村里的大姓。名字叫塔,其实村中并无塔,是明朝宣德年间迁居于此地的张姓族人为了纪念仙人从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来到此地开基,客家人“踏下”与“塔下”谐音,由此得名。

塔下村有“闽南周庄”的美誉,背靠大山。山中古木参天,巨藤盘错,林幽壑深,水鸣谷应,。自山谷而下的小溪贯穿村落,土楼吊脚楼,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溪流的两岸,呈现出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

青普不是酒店,有个富有情怀的称谓:行馆。

青普本是位于西藏山南雅鲁藏布江北岸的青普山,与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桑耶寺相邻,而青普责备称为藏传佛教的圆点,是苦修者的圣地。在藏语中,青普的意思是“回到原初”。

福建漳州塔下村,扬州瘦西湖畔,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纳西风情白沙古镇,每一座青普都身居山水胜处。

隐于古村落的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塔下,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闽南“南靖土楼”大景区内。行馆由三座清朝所建的土楼民居和两座于民国时期落成的土楼改建而来。

在度假顾问的嘘寒问暖中,我们进入行馆,用毛笔写下名字,再盖上行馆的印章,这样的签名方式特色且让人难忘。一刻都闲不住的豆豆,自动安静下来,落座,提笔,“画”下自己的名字。

行馆的24间客房,保留了土楼原有的木质结构,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还原着土楼的原始风貌。

咚咚咚地上楼,推开我们位于三楼的房门:触感温润的实木,担负着空间的主角,可推拉的门窗,划分出不同的生活空间和领域。修旧如旧,仿佛住进了旧时光。

阳台上,或者站在窗边,天,山,水,田在眼前铺陈延展,美不胜收。

在地文化的挖掘与还原,是青普人文度假的特色体现。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塔下的艺文课程之一便是跟随文化专员的脚步,听着故事游古村。

午饭后,我们跟着塔下村的老校长沿着“S”形的河岸,来到了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至今400多年的历史,占地6亩的张氏祠堂德远堂。祠堂前立着的23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庄严肃穆,见证着客家人重视教育的传统。

自行馆往上走是土楼村落:田螺坑村。田螺坑村的土楼群被收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和一座椭圆形楼组成,站在高处望下去,好像“四菜一汤“。

美景当前,有美食相伴才好。天色渐暗的小村,炊烟袅袅。聚族而居的客家人,院落是日常活动的公共空间。行馆的餐厅他乡厨居于一侧,来自山野的食材,辅以客家人追随食材本真的烹饪方式,成就口味地道气质质朴的三餐。

晚餐后回到房间,刚出炉的核桃酥,给豆豆的洗漱品,静静地等着我们。

山水胜处 回到原初

勤俭惜物的客家人,舍不得丢掉失去水分的虎头柑,于是将虎头柑与茶做成了有温润化痰功效的民俗茶饮酸柑茶

早饭过后的艺文课程,便是在谙熟当地民俗和手工制作的行馆文化专员的带领下亲手制作酸柑茶。

首先用特制的金属圆管工具在酸柑的顶部开一个圆洞,然后用勺子小心的挖出果肉,将事先冷泡处理过的红美人与适量的甘草粉等中药材,填入空的酸柑内,边填边压紧茶叶,塞满为止,最后盖上刚挖下来的酸柑盖,用棉线绑牢。

之后需要完成蒸晒的程序,看着酸柑皮由绿变成黄褐色,最后变成触感硬硬的黑褐色,才算完成。

在时间的浸润之中这枚酸柑茶愈发的醇厚,无疑这是来自时光的馈赠和礼物。

艺文课程六物法则,六物分别指:日,月,岁,时,星,辰,意为美好的器物;法则,指青普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

错银入画又叫银丝嵌,嵌丝。是中国古代传统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简单说,就是将金或银丝以图案、文字的形态镶嵌到器物的表面,让整件器具更加的华丽。

在青普的艺文课程错银入画,做一块平安无事牌,需要经过盘绕,镶嵌,打磨,挂绳几个步骤,每一步都是对心性和耐性的考验。

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塔下,自然的气息、声响,淳朴率真的民风,质朴的日子留给内心安静而自在。

三天两晚,我们在山清水秀之处,仿古溯源,由内向外,回到原初。在充盈喜悦中,找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作者|飞来飞去的旅行

14年的传统媒体从业经历,后创立“飞来飞去”系列自媒体平台(微博|公众号|小红书|马蜂窝|大众点评)。内容领域涉及亲子旅行,酒店,美食及生活方式。源于对旅行对生活的热爱,从个人视角以文字和照片记录和分享旅途

Hash:5e0a91db71549203bc460a25cad6fecb96b7902d

声明:此文由 生活元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