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碑额书法,凝重处气象森然

东汉碑额书法

王稚子墓阙铭

释文:汉故兖州刺史雒阳王稚子阙。

作品:拓片高95cm,宽46cm,立于东汉元兴元年(105年),石在四川新都,原为东西两阚,并有阴,现仅存东阙。石久残,世间多为残拓。隶书题额。

赏析:铭文仅一行,存九字。洪适、赵明诚据全拓著录其目。字体为较为成熟的隶书,方笔特征明显,朴实沉重,与杂有篆意的早期碑额不同。

秦君神道铭

作品:神道墓阙上题字,额拓高92cm,宽37cm,石立于东汉永元十七年(105年),出土于北京石景山

景君碑额

释文: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

作品:全碑拓片高205cm,宽77cm, 碑立于东汉汉安二年(143年),出土于山任城,后移置山东济宁

赏析:篆额两行十二字。与前两碑额相比,此额显得方笔多一些,圆转与方折并用,线条细劲沉稳,颇有风骨。不过,此类碑额的书写都属新莽六书中的正统小篆,且《韩仁铭》、《袁博碑》与袁安、袁敞碑都出于河南,在当时京师雒阳附近,可知当时在中原文化传承是井然有序的,齐鲁之地同此。

孔宙碑额

释文: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高245cm,宽94cm,碑立于东汉延熹七年(164年),出土于山东曲阜, 现存曲阜博物馆

赏析:篆额两行十字,中上有穿。此碑额与华山庙碑额风格相近,体态娴雅,结字异曲同工,用笔更为匀停,其收笔处更加圆润饱满,含而不露,当是最为典型的“垂露”篆。

赵菿碑额

释文:汉故郎中赵君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高80cm,宽79cm,碑立年月无考,1937年春出土于河南南阳,现存南阳卧龙岗汉碑亭内。

赏析:篆额两行八字。与前两碑额相比,此碑额用笔更沉凝稳健,有方有圆,姿态寓方正于婀娜之中,在垂露篆一类中又显得朴厚典重,少一些妩媚,多了一些刚健。柯昌泗在《语石异同评》中说:“郎中赵菿碑额(南阳出土),结构遒密,笔画凝练,与郑固碑同”,因此石出土较晚,给予了“后来居上”的评价可资今鉴。

袁博碑额

释文:甘陵相尚府君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高145cm,宽24cm,河南偃师出土,现存于偃师市文化馆。

赏析:篆额,存两行八字,额上端有残损。此额书结字宽博宏阔,用笔方圆兼济,线条匀停娴静,与汉篆名刻《袁安碑》、《袁敞碑》俱立于河南偃师,笔迹似出一人之手,为汉篆典型之作。

鲜于璜碑额

释文: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作品:全碑拓片髙228cm,宽80cm,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1973年出土于天津武清,现置天津历史博物馆。

赏析:篆额,“汉故”以下两行八字,全额成“品”字形布局。方笔,篆书,转折有隶法,线条方整浑厚,气象宽博谨严,清朗劲拔,疏密有致,颇见匠心。亦当为汉碑额书之精品。

衡方碑额

释文: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髙170cm,宽104cm,碑额拓片高48cm,宽23cm。是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出土于山东汶上

赏析:题额两行十字。书者朱登,无传,碑与额同为其所书。用笔厚重拙朴,结体纵长,气格伟壮,清代隶书大家伊秉绶从此碑受益良多。

西狭颂

释文: 惠安西表。

作品:原石为摩崖,石刻纵约300厘米,宽约210厘米,由《黾池五瑞图》、《西狭颂》 正文和题名共三部分组成,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因为刻石颂文正中之顶部竖刻有“惠安西表”四字题名,又名《惠安西表》。

拓本分三纸,文字拓本一高156cm,宽146cm,一高65cm,宽51cm,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 (171年),石在甘肃成县

赏析:篆额,一行四字。格调苍雅古拙,洒落飘逸,线条细劲圆浑,纵长取势,造型生动,有施蛰存所谓“飞腾夭矫”的汉代石刻气象,堪称汉碑额书中的精品。

韩仁铭

释文: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

作品:全碑拓片高152cm,宽90cm,碑立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河南荥阳出土,现仅残存小块。

赏析:篆额两行十字,下有穿。此额笔法承接小篆,线条匀停婉转,结体宽博圆融,疏密有致,字形修短随意,空间错让得当,用笔流畅婉通,气息上既朴茂自然,又典丽舒和,别具一番情调,堪称上乘之作。施蛰存《北山集古录》云:“此碑清中叶始闻于世,毕氏《中州金石记》始著录,前人皆未见也。隶书殊茂美,篆额尤飞动有致”,评价甚高。

赵宽碑额

释文:三老赵椽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高114cm,宽58cm,碑立于东汉光和三年(180年),1941年出土于青海乐都,后藏于青图书馆,遇火焚残损。

赏析:篆额,两行六字。结字稳中有险,姿态生动,用笔重按轻提,其垂脚收笔带有明显尖细的“倒薤篆”风格。

三公山碑额

作品:全碑拓片高175cm,宽83cm,是碑立于东汉光和四年(181年),出土于河北元氏

赏析:题额阳文一行四字,刻于中间。两边各阴文一行,左为“灵山君”,右为“封龙君”。体兼篆隶,笔画简率朴直。值得一提的,是《三公山碑额》的刻法,即在笔画轮廓外沿施以细线阴文浅刻,烘托出正文浮雕阳文的效果,此法为后来碑额和墓志盖中釆用阳文双钩的一路开了先声。叶氏《语石》卷三认为此类阳文“浅刻平漫,黑文满布,此由石质易裂,若刻之过深而细,冷泠露骨,触之即损”,表明具体刻法和石材质地密切相关。

白石神君碑

作品:全碑拓片高174cm,宽75cm,碑立于东汉光和六年(183年),出土于河北元氏。

王君碑额

释文:汉故王君之碑。

作品:仅存碑额,拓片高40cm,宽37cm,该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据传乾隆初年发现于陕西宝鸡

赏析:篆额,三行六字。为较为规范的大篆,线质与结体均稍近于石鼓文,浑朴苍茫,斑驳古雅,自然大方,略无装饰。

赵君墓碑额

释文:汉故圉令赵君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高176cm,宽83cm,碑立于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出土于河南南阳。

赏析:此额题两行八字。隶书,下有穿孔。东汉碑额中隶书碑额有着相当的比例,虽面目各殊但都不离汉隶笔法和生动活泼的笔意,气象宏大,此额与碑文皆出同一书人,结字方正带纵势,笔形丰富。

上尊号碑额

作品:全碑拓片高189cm,宽105cm,碑额拓片高52cm,宽26cm。该碑立于曹魏黄初元年(220年),出土于河南临颖。

孔羡碑额

释文:鲁孔子庙之碑。

作品:全碑拓片及碑额拓片尺寸阙如。立于黄初元年(220年),存于山东曲阜孔庙。《孔羡碑》又称《魏鲁孔子庙碑》,施蛰存先生据《魏志·文帝纪》考为黄初二年立,为封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宗圣侯,并命扩修旧庙,设吏卒以守卫之降诏纪事。此碑文传为梁鹄所书,无证。

赏析:三行六字。额书流丽明秀,姿态娴娜,上接《华山庙碑》、《孔宙碑》之风范,可见汉额书迹的遗风,但字法稍异,“鲁、孔、庙”不尽合六书。

作品:亦称《范巨卿碑》,全碑拓片高100cm,宽67cm,碑额拓片高50cm,宽27cm。曹魏青龙三年(235年)隶书碑刻。石立于任城(今山东济宁),久佚,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出土,仅存上半截。

赏析:篆额两行十字。此额有缪篆意味,方正圆厚又不失婉转风韵,惟“庐、范”等字字法有异。叶氏《语石》以此为例,说碑额之字“篆体住往不合六书,偏旁繁省,时乖古谊。魏庐江太守范式碑额,庐内之田从困,范内之已从巴,则在三国时以如此”。

霍君神道碑

作品:拓片高37cm,宽39cm,出土于河北巨鹿,年月无考。

Hash:f053504c0367fa0039715b0e86d5a42c55f0fd3d

声明:此文由 菏泽市书法家协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