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新增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看看有哪些!

近日,河南省政府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新安县新增4处,分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2处:韩钧故居新安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古建筑类2处:新安宝真观、石板岭古寨。其中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青要山镇袁山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市保升省保)、北冶镇碾坪县政府旧址(县保升省保)、北冶镇刘黄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县保升省保)、石井镇黑扒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县保升省保)四处合并公布。

新安县秦时置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截止目前,共有

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

韩钧故居

韩钧故居位于北冶镇西地村。建筑面积共有387平方米,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现存房屋4座10间,由倒座1座面阔3间进深1间,东、西厢房2座,均为砖木结构的硬山式建筑。灰瓦覆顶,倒座前出檐,两明柱,鼓形柱础,两窗,门开于正间。1座后房为砖混结构的窑洞,外墙为较规整的红砂石垒砌,整体保存较好。

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黑扒)

黑扒抗日民主政府旧址:1944年5月13日,新安沦陷。11月,八路军太岳军区组织豫西抗日游击第二支队挺进豫西,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成立太岳分区抗日民主政府新安县办事处,也就是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前身,“办事处”先驻石井镇印头村,后迁往石井镇刘洼村、许庄村、太平庄村、黑扒村等地。“办事处”主任宋启仁,曲鸣亚任副主任,代行县政府职权。

袁山抗日民主政府旧址:1945年2月27日,李之放、王文达随王树声、戴季英率领的中共河南区党委、军区司令部在新安石渠、西沃等渡口渡过黄河返回新安,正式成立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原办事处撤销,驻地初在五顷村,后迁至青要山镇袁山村、北冶镇碾坪村郑坡,同时成立新安县抗日人民武装——黄河支队。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为李之放,副县长为高星伍。下辖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渑北区抗日民主政府。袁山成为当时豫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的领导中心;下设有豫西公学、八路军军械所、军用被服厂、战地医院等。

碾坪县政府旧址:1942年前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保存抗日革命力量,遵照党中央实行战略收缩的决策,大部分抗日青年精英撤至延安,碾坪村群山怀抱的复杂地形,成为豫西地下党的重要活动地。1944年5月,新安沦陷,国民党新安县长刘绍唐组织武装,逃往袁山、碾坪一带,被八路军太岳军区组建的豫西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击溃,碾坪村成为抗日武装的战斗堡垒。1945年,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五顷成立,新安县抗日武装黄河支队先后驻黑扒、袁山、碾坪、刘黄。共产党人刘兆先、宋启任、邵文杰、吴芝圃、李之放、杜秉灿、魏维良等坚守在碾坪村,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刘黄抗日民主政府旧址:1945年8月,日本投降。8月底,国民党反动派返回新安抢夺胜利果实。9月上旬,豫西抗日根据地奉中共中央命令开始作战略撤离,相继由渑池撤至新安刘黄岭,经新安向黄河北撤退。9月9日,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刘黄村召开群众大会,李之放主持,韩钧、贺崇升、刘聚奎在会上讲话,部署撤离工作,号召群众坚持斗争。中共新安县委、区委和新安县抗日民主县、区政府全部随部队撤至黄河以北,新安县重归于国民党政府统治,标志着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的结束,也标志抗战阶段的结束,为解放战争保存了革命力量。

新安宝真观

宝真观全景

宝真观亦名养马观,位于新安县五头镇西北八里许的梁村南边。这里群山拥抱,金水环绕,风景优雅,为新安东北部著名古观。建筑面积2553平方米,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现存房屋10座,27间房屋,一座戏楼。整座建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木架结构,灰瓦覆顶,整体建筑气势宏伟,保存基本完整。其中老君殿面阔三间10.5米,进深三间8米,前沿有斗拱五朵,其中柱头辅作两朵,补间辅作三朵。现存建筑屋顶、前檐墙壁、门窗均为民国初年重修,从现状看最后一次重修仍用明代(或清初)的大木作。

石板岭古寨

石板岭古寨位于新安县青要山镇石板岭村,寨墙大部分分布于石板岭村至马尾岭村的玉皇顶、关爷寨一带,残存总长度10余公里。

寨墙

石板岭古寨的寨墙为青石石质,随山势垒砌、蜿蜒起伏,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损毁,现在依稀可见寨墙垛口、女儿墙等遗迹,寨墙所在地关爷寨的清代残碑记载,立碑时间为1863年。

寨墙虽然断壁残垣,但其建筑规模、布局相对较完整,被称为豫西地区的一处“小长城”,是作为豫西地区一处较为少见的古寨堡垒遗存,其时代风格、建筑特征为研究清代防御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Hash:367fd1dfcbf1be26a78f17cc936f9d06a61aeaff

声明:此文由 览阅天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