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二郎庙啥来历?刘仅桥啥故事?一听就入迷!‖梁耀国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101站:二郎庙和刘仅桥

许昌二郎庙啥来历?刘仅桥啥故事?一听就入迷!‖老家许昌

文·图‖梁耀国

以往多次去或路过二郎庙村,这才敢略带夸张地说,挤着眼咱也能摸到地方。

出繁华热闹的五女店镇,沿311国道继续往东骑行约三公里,路北便是二郎庙新社区。仿牌坊式、简洁大方的大门,整齐划一、灰砖灰瓦的两层小楼,树木葳蕤、花草斗艳的庭院环境,住在如此美丽的乡村,谁还愿意往拥挤嘈杂的城里搬?

牌坊下,一老太太踢腿甩胳膊,正锻炼得有劲。听她说,她家过去紧挨公路边,2017年311国道扩路,房子被拆迁,所以是全村第一批搬过来的住户。临路住的最大坏处,就是噪音大,还很不安全,生怕哪一天过往的大货车失控,一头钻进家里来。前些年她得了偏瘫,落下后遗症,走路腿脚不利索,自从搬到新小区,起码有地方活动了。

瞅着老太太脸上挂着的笑容,我臆断,她对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也很知足。

下图:新社区大门。

继续往前骑,就是旧貌旧颜的老村子。一到村西口,两座巍峨气派的古建立刻映入眼帘,不用说,这里即是赫赫有名的大二郎庙了。二郎庙仍在扩建,在西侧半圆形的殿宇上,看到有工人推着灰斗车运料,有工人站在脚手架上往上系水泥,还有工人蹲在房坡上扣琉璃瓦,他们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以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我找了个不碍事的地方,把车锁在那里。然后,踩着用木板钉制的简易梯子,登上高出地面一米许的殿座,步入宽敞明亮的二郎殿。大殿正中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右边是王母娘娘,左边是二郎神。(嘿嘿,您知道吗?梁耀国老师的“逛许昌”系列出专辑了,以后想逛许昌,就有旅游指南了。还犹豫什么,喜欢的朋友快快点击以下链接吧:想痛痛快快逛遍许昌?当然找牛气哄哄许昌老梁!)

中国神话故事中,玉皇大帝是至高无上的大神。因为这个缘故,尽管此庙庙号二郎庙,二郎神为尊奉的正神,位次却要往后排。世间人分三六九等,看来天庭亦如此。

以往,很少涉读中国神话故事,故对这神那神知之甚少。可能想得太投入了,一进后面的安阳宫,突然从神像后面闪出四位壮硕的妇女,把我的小心脏着实吓了一跳,恍惚间,错以为四位女神下凡呢。

待四位女神叽叽哝哝出了大殿,我稍微平复一下狂跳的心绪,才看清里面供奉的都是谁。正中供奉的是无极母、太极母和皇极母。靠东山墙从南到北依次供奉的是观音母、西王母、黎山老母、娲皇母。靠西山墙从南往北依次供奉的是九莲母、九龙母、普贤母、文殊母。总之,这里供奉的是清一色女神。

此上说的无极,是指太古时代。太极,是指上古时代。皇极,是指人类社会。无极母,劈开混沌宇宙,方有天和地。太极母,使天地变得泾渭分明,而且她呼出的气变为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为雷声,左眼变为太阳,右眼变为月亮,头和四肢五体变为田野和五岳,血液变为江河,筋络变为道路,肌肤变为沃土,汗毛头发变为小草和树木,汗变为雨露。皇极母,团泥为人,教人学会了耕种和养殖。

正是有了这三位女神,才有了完整的世界和人类。人们为感恩她们的造世功绩,将她们请入庙堂奉祀,与此同时,告诉后世我们的家园来之不易,需要共同保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这人记性特差,因为害怕脑子里记不住这些女神的名字,连忙跑回存车处,从车袋里找出纸笔,打算将拗口的名字一一抄录下来。常言道:好记性不如赖笔头,我是深有体会。

拿着纸笔回到安阳宫,一壮汉前后脚跟了进去,质问我走了又来,想干啥。一听这口气,就明白他是误会我了,忙解释了一番,以取得他的谅解。

壮汉说他叫杨玉玺,是看护这处庙院的。他之前在下面薅蒜,看见我才离开马上又折回来,担心要么是搞破坏的,要么是来检查的,于是一路小跑追进了殿内。

下图:安阳宫(文首图:二郎殿)。

话说透以后,老杨告诉我,二楼大殿也摆有神位,并将我引至西边的楼梯口。这时,我幡然意识到,先前从神像后闪出的四位女神,想必是从楼上下来,恰好被我撞见。

二楼正中供奉的是盘古大帝,东侧是鸿钧老祖和地皇爷,西侧是天皇爷和人祖爷。靠东山墙自南往北依次是南极仙翁、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祖师爷,以及药王爷。可以说,二楼供奉的是清一色男神。

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仙界之祖,即为元始天尊。”由此来看,盘古和元始天尊实为一人,如果在一个大殿内把他们分开奉祀,显然不妥。

从前,有“先有鸿钧后有天”之说。鸿钧老祖,也叫元阳上帝、盘古圣皇,其实还是盘古原神所化。民间诗曰: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袖,一气化鸿钧。我之所以写这些,只是觉得这里的神位摆得有些乱,仅此而已,别无他意。

出了安阳宫,我和老杨来到殿前广场上,一谈及二郎庙的历史,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说,这还得从王莽撵刘秀说起。

西汉末年,刘秀带着五马三枪,被王莽一路追杀至这里。眼看要被追上了,刘秀拍马让马先跑了,自己躲进旁边蛛网密布的小庙里。他刚躲进去,王莽的人就到了,见门口的蛛网完整无损,以为里面没人,看了一眼就走了,刘秀因此躲过一劫。原来,庙里诸神已经看出刘秀为真命天子之身,施法术恢复了蛛网原样。

刘秀坐上金銮殿后,先是封这里为宝安寺,建起几百亩大的大庙宇,后来又改名大二郎庙,居全国二郎庙之冠。如今,此庙全称为大二郎庙天宫书院。

重建中的二郎庙依八卦理念设计,前后各一大殿,周围建环形殿宇,正中建一十三层塔,下为地宫。整座庙宇以弘扬传统文化道教文化为主。

为了找寻声名远播的刘仅桥,与老杨作别后,我匆忙进了村子。很快,在村当中碰见了李保林老先生。听他说二郎庙社区由二郎庙、景张、岗头李、岗头卢四个自然村组成,约三千口人。说起二郎庙,他不无惋惜地说,解放之初,周围几个大队联合在庙里办起民办农业中学,殿宇改作教室,石碑石像砸毁后,扔进趁着路沟挖的土窑里,全烧成了石灰。

下图:311国道上的刘仅桥标牌。

他家屋后,曾经是东西向的古路沟,是许昌到鄢陵的必经之地。过去的官道之所以修在大沟里,主要是过往的官差商贩不易被发现,相对安全些。刘仅桥就建在古路沟与古潩河交汇处。他清楚地记得,红石磙做桥墩,青石板做桥面。

许昌到鄢陵的备战路(当时还不叫311国道)修成后,古路沟逐渐被废弃,青石桥面拆下后拉到五女店铁工厂,砸砸说是炼铁用。石磙有的拉走碾场用,有的散乱扔在河滩里。去年还在郑(州)合(肥)高铁桥下扔了几个,现在已不知去向。

下图:李保林老先生和下面的古路沟。

关于刘仅桥的传说,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刘秀为感恩这里,派手下刘仅来修的,故名刘仅桥。一个版本是刘仅的母亲进宫给皇子当乳娘,皇子长大后继承了皇位,刘仅的母亲求皇上给自己的儿子刘仅找个事做。皇上看在乳娘的份上,大笔一挥拨了些银两,让刘仅在此地修座功德桥。刘仅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就动了贪念之心,将大桥修成了小桥,还在石料、工钱上百般克扣。这事很快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派人查实后,就地正法了刘仅。为了警示后人勿动贪欲之心,名曰刘仅桥。

下图:古潩河河道。

现如今,311国道横跨古潩河的桥依旧起名刘仅桥,这既是提醒,也是告诫后人莫要忘记。既是告知后人莫要忘记历史,又是告知后人莫动贪欲之心。先人之虑可谓长矣!

下图:郑合高铁跨古潩河河道。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为此,钟爱许昌文化的我们,于2016年1月申请成立了志在宣传许昌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老家许昌”:“老家”随身携带,情感永不落下。截止到2019年5月24日,“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已刊发原创文章2000余篇,订阅人数数万人。

注:1、本文原题:《藏在二郎庙村的故事》。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梁耀国先生提供,版权归梁耀国先生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欢迎转发微信公众号“老家许昌”作品,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单位或个人需使用“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号相关作品,使用之前请务必联系后台,后台邮箱:hnxc126@126.com。

(砸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

Hash:844a933279c553a88b0a78b1531ba39279052bdf

声明:此文由 老家许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