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登封历史悠久,始于隋唐,兴于两宋,是以装饰技艺著称的历史名窑,尤其以白釉剔、刻、划、珍珠地技法的综合运用最为高超、纯熟。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宋代珍珠地划花双虎纹橄榄瓶、日本出光美术馆的宋代白釉剔刻花执壶精美绝伦,可谓该窑的经典之作。

白釉剔刻花执壶

仿宋登封窑双虎纹瓶

2014年11月,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涵盖了陶瓷制作从原料准备到成型装饰再到烧成的全部流程。珍珠地瓷器的制作不同于其他瓷种,它采用湿胎作业、一次烧成的特殊工艺。珍珠地瓷器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选料、备料、制泥(浆)、制坯、修坯、施化妆土、剔花(刻花、划花、戳珠)、嵌色、施釉、窑烧。

手拉坯成型

陶瓷装饰刻划花

登封窑产品种类齐全、器型丰富,从唐到宋,中原地区其他窑口所出现过的品种、器型,在登封窑几乎都能找到。登封窑瓷器制作工艺精良,修坯精细规整,足底和口沿的处理都十分到位,对窑具的使用也十分考究。装饰技法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的特点,如颜色釉、点彩、划花、刻花、剔花、绘花、印花、堆贴、雕塑、镶嵌等,其技法的综合运用可谓中原窑场之典范。

传统白地黑花瓷花口瓶(复仿)

登封窑瓷窑遗址标本

登封窑宋瓷文化展览

李景洲老师自1985年起,便开始了对登封窑的理论研究,开展田野调查、线图绘制、寻访老艺人、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随后,开始了近10年的烧成实验。自2006年起,李景洲、刘爱叶夫妇依托登封窑瓷苑科技有限公司,经过1年多时间的努力,相继恢复了嵩山青瓷、白地黑花瓷、白釉剔刻划花、细线划花、珍珠地划花等登封窑五大类上百个品种的传统瓷器,其中以白釉珍珠地划花最为难能可贵,使这项失传近千年之久的技艺得以恢复。

李景洲老师在宣化前庄遗址进行田野调查

刘爱叶老师在进行恢复试验

传习技艺

此后,登封窑不断发展,在白地黑花瓷基础上,创新出了水墨瓷,填补了一项陶瓷装饰空白;在陶瓷原料和陶瓷装饰上创新,开发出了陶制麦饭石系列产品,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10多项外观设计专利。

水墨瓷高梅瓶

陶制麦饭石高直壶

陶制麦饭石玉璧壶

2019年11月,登封窑瓷苑科技有限公司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保护单位。

非遗讲解展示

截至目前,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拥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郑州市级传承人2名,登封市级传承人4名。

Hash:5d236e6d43b7a311b539b5a4263f17f8abf4578f

声明:此文由 登封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