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国保单位”达44处 泉港永春实现“国保”数量零突破

原标题:国家瑰宝 泉州之美

安溪土楼映宝楼

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单位”),福建32处入选,其中泉州13处入选,居全省设区市第一,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全部五大类别,也创下泉州历次“国保单位”入选数量之最。至此,泉州“国保单位”达44处,而经过本批次公布,泉港区永春县实现“国保”数量零的突破。

泉州市文物局介绍,去年7月起,第八批“国保单位”申报成为泉州市委重点工作及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之一,市文物局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具体遴选;随后,组织省考古所专家来泉开展培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申报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紧接着,成立三个申报专家组,邀请省文保专家作为特邀专家,挑选市文物专家担任组长,奔赴各地调研61处文保单位,又多次开展专题讨论和交流沟通,遴选推荐48处上报省文物局,省里再选出22处成为申报点……

从初选的61处,到“市选”的48处,再到“省选”的22处,最后到入选的13处,背后饱含着汗水、执着和感动,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守护。

泉州前七批“国保”名单

安平桥清净寺开元寺,郑成功墓,崇武城墙洛阳桥泉州天后宫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德济门遗址泉州港古建筑陈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庙,施琅宅、祠和墓庵山沙丘遗址五塔岩石塔惠安青山宫安海龙山寺清水岩寺亭店杨氏民居南安林氏民居南安中宪第李光地宅和祠西资寺石佛造像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古建筑

崇福寺应庚塔

崇福寺应庚塔(北宋)

位于鲤城区崇福寺大门右侧,大雄宝殿东侧,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建造。传说此塔有“应利欹斜”之灵,斜向某方,主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塔及塔身曾发现大量古钱币、铜镜、玻璃器、金银、舍利盒、舍利等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坂埔古厝

南安坂埔古厝(清代)

坂埔古厝又称“良山洪氏民居”,位于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坂埔自然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13座大厝,由顶点金、封君祠、思源居、若莲居等建筑组成,均为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

永春文庙

永春文庙(清代)

永春文庙位于永春县桃城镇桃城路40号,亦称“孔庙”“学宫”,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清雍正年间成为州府文庙,是福建省当时的文庙试院,可容纳2000名考生同时考试,是永春境内古建筑中工程最大、规模雄伟的群体,也是福建省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州级文庙。

土坑村古建筑群

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清代)

位于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港市的杰出代表。此次列入“国保”的有百万大厝、施布当铺、肇元进士第、长春堂药铺、万捷十三行、绣花楼、来铺当铺、建珍大厝等8幢古建筑。这些建筑均建于清中期,由当地海商刘氏家族连续修建。

安溪土楼南岩梅记泰山

安溪土楼聚斯楼

安溪土楼(明清

安溪土楼包括映宝楼、聚斯楼、南岩梅记泰山楼,建于明清年间,其中聚斯楼是我省目前发现最早、最完好的土楼。安溪土楼与闽西土楼区别明显,体现了浓厚的闽南建筑风格,土楼内有多处制茶遗址,后裔多往台湾,是研究闽台关系的珍贵实物,也是安溪茶史的见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观山李氏民居

南安观山李氏民居(1890-1936年)

位于南安市眉山观山村,是清末民国初著名的爱国华侨李功藏及其儿子李成器,于清至民国期间回乡兴建。民居由功藏厝、番仔楼、成器厝等3座建筑组成,反映了南洋文化西方文化在建筑装饰等上的交融,为研究闽南华侨在海外拼搏、衣锦还乡后回馈家乡的历史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安礼逊图书楼

安礼逊图书楼(1927年)

位于鲤城区开元街道培元中学内,为1927年培元中学校友为纪念培元中学创办人安礼逊对培元中学的贡献,而捐款建造的一座图书楼。安礼逊先生是一名英国贵族、传教士,他于1904年创办培元中学期间,先后5次赴爪哇、菲律宾仰光新加坡劝募,遂成就培元中学现在的规模。

福兴

永春福兴堂(1947年)

位于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又名李家大院,始建于1943年,落成于1947年,是近代爱国商人李武庸、李武宗兄弟所建,建筑风格中西结合,是民国时期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技艺的典型代表。

景胜别墅

石狮景胜别墅(1948年)

位于石狮市盖镇龙穴村龙穴三区9号,由菲律宾华侨高祖景所建。别墅共四层楼,呈长方形,面阔五开间,四周带回廊,中西合璧,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闽南侨乡华侨建筑的典范。

古遗址

永春苦寨坑窑遗址 (夏商)

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考古发掘揭露出9条龙窑遗迹,确定窑址年代距今3400-3700多年,即夏代晚期至商代中期,是目前全国发现最早的原始瓷窑址。2017年,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石窟寺及石刻

永春魁星岩摩崖造像 (南宋)

位于泉州市永春县石鼓镇桃场社区魁星山的崖壁上,又称“魁星岩西方三圣造像”,雕于南宋。造像雕工精湛,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是研究宋代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南安桃源宫 陀罗尼经幢(北宋)

始建于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坐落于南安市丰州镇桃源宫内天井。经幢石构,七层八角,通高7米,是中国宋代建筑雕刻技术、佛教内容于一体的完美石雕建筑,是中国宋代石经幢建造技艺的经典之作。

古墓

百崎郭氏墓群(明代)

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下埭村、里春村,这是我省唯一的回族自治乡——百崎回族乡郭氏的一至七世祖墓。墓葬为典型的宋元泉州穆斯林须弥座式石墓,是数万百崎郭氏后裔的精神依托,是研究回汉文化交流、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实物资料。(记者 张素萍/文 潘登 柏峰 丽祥 嘉晓 盼琛 起拓 庆平 泽阳 炳焕 燕鹏 南宣/图)

(责编:陈蓝燕、吴舟)

Hash:c30a48230212ff463bdcc16d56e0543a5c3ba9f8

声明:此文由 人民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