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解码丨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凤凰浴火

2014年

登封陶瓷烧制技艺

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李景洲

编号:05-2892

出生日期:1954

项目名称: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编号

Ⅷ-216

名称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河南登封市

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编号

Ⅰ-TCSZ-24

名称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类别

陶瓷烧造(TCSZ)

地区

河南省登封市

据《元丰九域志》十多部史料记载,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始于唐,兴于宋,传承于登封市东华镇及周边地区。2014年,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登封窑历史悠久,工艺精道,品类丰富,装饰独特,是北宋中、早期的贡窑之一,是中原地区民窑系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也是北宋时期陶瓷装饰的集大成者。

登封窑不仅包括唐、宋时期的曲河窑;隋、唐、宋、金、元时期的“神前窑”;宋、金元时期的白坪程窑,还包括大冶、徐庄、君召等地的古瓷窑。

前庄窑(神前窑)位于登封东南部的颍河、马峪河交汇处。该遗址规模最大,核心区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被专家誉为“中原民间第一窑”;历史跨度最长,始烧于隋、唐宋达到其全盛时期,金、元时期渐趋衰落,历经800年之久。

前庄窑品类最全,主要有隋代青瓷,唐代黄釉褐彩、黑釉、白釉、花釉,宋代白釉细线划花、白釉剔、刻、划花、白釉珍珠地划花、镶嵌、瓷塑、元钧等。该遗址的代表之作是唐代花釉,宋代白釉剔刻划花综合装饰。

位于登、汝、禹三县交界处大雄山北侧的白坪北宋早期青瓷遗址始建于北宋早期,及至金、元停止烧制,多以烧造青瓷为主,个别窑口烧造黑白瓷,范围包括登封的徐庄乡,白坪、告成、东金店、大金店等5个乡镇,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

白坪的青瓷风格独特,地处钧、汝之间,兼具钧瓷特征和汝瓷神韵。尤其是北宋早期的产品,多采用全包釉、支钉烧、胎质细腻、釉色纯正、造型规整,可与官窑媲美。

曲河窑位于告成镇曲河村,始烧于晚唐,终烧于金元时期,该遗址品类丰富,主要有黑白釉、青釉、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白釉刻划花、白釉珍珠地划花、白地黑花、宋三彩、宋加彩、小型瓷塑等。

曲河窑装饰技艺齐全,有细线划花、珍珠地划花、刻花、绘花、镶嵌、镂雕、贴塑等,可谓应有尽有;装饰题材丰富,有花鸟、人物、动物、虫鱼等5大类50多个品种,尤以宋代珍珠地划花、白釉刻划花最为著名,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宋代珍珠地刻划花“双虎纹橄榄瓶”、日本出光美术馆的白地刻划花执壶精美绝伦,可谓该窑系的经典之作。

登封窑胎料一般是陈放一年以上,通过检选去除杂质。釉料加工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软质釉料采用“撇釉”的方法。还有一种方式(稍晚)是用特制的石磙碾,即沟碾,也叫湿法磨。硬模印坯也是登封窑成型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方器、长器和异型器。登封窑胎土含铁量较高,烧成的胎体较黑,所以登封窑的产品成型要比南方陶瓷制作多一道工序,即施“化妆土”,有地方叫“陶衣”。

登封窑的造型体现了文人的审美志趣、佛教文化和酒茶文化特色。橄榄瓶造型堪称代表之作,体现了宋代器型端庄、雅致、流畅、简约的风格,又不失唐代雍容华美的特点。登封窑借鉴姊妹窑艺术,推进了陶瓷装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例如珍珠地划花,是把金银器的錾金技艺引入到陶瓷装饰上,填补了陶瓷装饰的空白。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特征鲜明,器形可小可大,以白瓷为主,珍珠地划花为典型代表;釉面洁白、纯净、光亮;装饰技法多样,包含剔划、刻划、细线划、镶嵌及软笔画等传统技艺,成品形体立体感强,具有历史、民俗、艺术、审美、经济等重要价值。

登封窑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成就了登封窑其独特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艺,在中国古陶瓷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同时,登封窑也为我们对中国的绘画、雕刻艺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注:文章部分内容来自非遗网

图片来自网络

Hash:4748535f0c13417da3f4d920914c5683570d20af

声明:此文由 非遗解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