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洞

关注公众号

2021年 一起登山吧!

富含银元素的矿产称之为银矿。纯银为银白色,故又称白银。在所有金属中,银的导电性、导热性最高,延展性和可塑性也好,易于抛光和造型,还能与许多金属组成合金或假合金。中国银矿资源的分布广泛,遍及中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但银矿储量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燕辽、东秦岭、东南沿海、西南三江等地,其中内蒙古云南江西广东西藏河南湖北等7个省区的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62.5%。

金和银

在中国古代只有秦和西汉时期黄金作为法定货币出现过,而西汉是有记载的黄金使用最多的时代。那时黄金一般被做成饼状、麟趾或马蹄的形状,每斤约值一万钱,主要用于大额交易、储藏、赏赐、赎罪等,发生量相当的大。

我国非白银丰产国,南宋起美洲白银被中国茶叶丝绸瓷器吸引入中国市场明代,随着白银的普遍使用,黄金渐渐退出了流通货币的范围,主要作为贮藏和装饰用了。

自欧洲无耻的鸦片贸易,战争赔款后白银大量流出中国,1900年,白银一两能兑2200文铜钱,这导致中国农民基本无法使用白银。解放后,白银彻底退出市场。如今白银是工业原料,不再是流通货币也不是财富储备,而珠宝首饰又以更高价值的黄金白金为主,白银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外。

军都山隧道

去年夏天来口子里看野生珍珠梅,婆姐说起这一带有老银洞。岭枫老家是口子里的,说这里的确有一个洞,小时候去过。

岭枫的老家是口子里,口子里是果树园村的自然村,由于修大秦铁路(隧道),施工的需要,以及沟内水源渐缺乏,沟里的大水泉南山坡、口子里三个自然村分别迁往周边村及延庆镇。

这里涉及的隧道是军都山隧道,位于大秦铁路韩茶段延庆至铁炉村区间,地处北京市延庆县境内的东南,由西二道河村进洞,穿越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从铁炉村附近的沙塘沟畔出洞,全长8.46公里。

军都山隧道是中国第一座重载铁路双线隧道,仅次于米花岭隧道,是我国已运营的第三座长大铁路隧道。

军都山隧道1985年1月正式开工,1989年通车。

老银洞

时代久远,岭枫在旧村边上也恍惚起来,想不起来它的具体位置。

在路边看不出任何洞的痕迹,当天还有其他的行程,四下走了下,没有找到老银洞。

周边杏树的杏子已经成熟,杏子正好吃的时候,很多是甜核,满足了口腹之欲。

前方还有计划中的风景,也没有更多遗憾。

再来口子里是今年1月13日,万山枯寂,是冬天常有的萧索风景。

休年假不想去大山,老银洞成了计划中的行程。

口子里一带是一个山谷,四下全是群山,没有向导的情况下,在万顷森林中找到一个废弃的小洞口,绝非易事。

于是先推理,采矿总要往出运的,总得有路。

山路是有的,四下是茂密的丛林,山路是森林抚育的施工路,路也行走不远就断了,没有向山中伸延。

灌木越发密了,刚走不久全身沾满了尘土,如土猴一般。

山中的酸枣极多,找不到洞,无聊之中,摘点酸枣,四下观望。

找洞成了纯碰运气。

后来想着岭枫既然是村里人,洞的大方向一定是没错的,不至于范围太远。于是折返村中。

村子当然早已消失了,取代的是堆放碎石废料的地方。只能从部分水泥地面和石台阶判断曾经有过一个村庄。

在林中穿行,在山坡上继续观望,终于天涯发现了对面一处山坡似乎有一个凹陷。

探洞

洞口没有任何痕迹,既没有明显的路,洞口也没有掏洞的碎石。

洞口长着灌木,不注意的话,根本看不出来它的所在。

山洞是竖井式的。

有人工凿的台阶通往地下,高度大约七八米。没有手电就无法下去。

好在我们提前有准备,手电的电足足的,不怕黑暗了。

洞口合影

洞口

下洞是有些陡的,不适合老人和儿童前往。

洞并不大,大约四五平米的样子。

没有石头是闪光的。

蝙蝠在洞顶悬挂着。洞顶不高,如果不小心会顶到它。

不要轻易惹它。

蝙蝠类动物的食性相当广泛,有些种类喜爱花蜜、果实,有的喜欢吃鱼、青蛙、昆虫,吸食动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

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洞里,冬眠时新陈代谢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钟仅有几次,血流减慢,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惊醒后能立即恢复正常。

如果突然正常了,那也挺吓人的。

黑暗中摸了一块石头。至少是矿洞里的。

但它和真正的银石原矿相差太远。

它跟普通的石头没什么区别。

印象中应该这样的

实际它是这样的

出得洞来,四下没个好路。

趟过酸枣树林,走到废村再出山。

此时身上头发上全是土。

还好在群山之中终于发现了老银洞的痕迹。

岭枫说他小时候这洞就废了(40多年前),听村里人说探矿的探过,后来发现银的含量太低,没有任何价值,于是就搁置废了。

写首所谓的诗纪念一下:

群山寻古洞

洞在万林藏

遍山荆棘木

四下卧岭莽

搜寻至村旁

洞在西山

下至竖井里

未见银模样

Hash:bcf83e5914046f6fc1a4f1269c5a0634ec5644d8

声明:此文由 延庆登山俱乐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