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明朝有14位皇帝死在北京,为何却只有13陵?因为景泰帝修建的陵寝被泰昌帝抢了。泰昌帝为何抢别人的豪宅?景泰帝又到哪里栖身去了呢?两段故事为您揭开大明帝国令人唏嘘的往事。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景泰帝叫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弟。另一个主人公泰昌帝叫朱常洛,是明英宗的六世孙。

朱祁钰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全赖朱祁镇太能作。正统十四年,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小伙朱祁镇体温上升到99度,热血差点沸腾,他不顾反对非要亲征蒙古瓦剌部。

在王振的骚操作下,22岁的朱祁镇创下了一个耻辱的记录——他被蒙古人请去喝奶茶了!这就是震惊历史的“土木堡事变”。

大明皇帝成了蒙古人的肉票,被枪杆子顶在腰上跟大明朝勒索赎金。为了拯救危难,以于谦为首,将朱祁钰推上了皇位,让蒙古人的肉票变成了廉价的“猪肉”。

蒙古人哭了:“还带这么玩的?你们太阴了,我还得花钱养着他。那啥,咱商量一下呗,折个价咋样?”就这样,朱祁镇又“荣归故里”,只是身份从皇帝变成了太上皇。

朱祁钰才干出点皇帝的滋味,哥哥就回来,心里很不舒服,总觉得自己这个皇帝早晚要变“黄”帝。于是他灵机一动,把朱祁镇软禁在南宫,与世隔绝。

朱祁钰以为把哥哥放在保险箱,炸弹就不会引爆了,哪知心怀叵测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砸碎了保险箱,朱祁镇又复位了,史称“夺门之变”。

朱祁镇复位不久,朱祁钰就很识趣地“崩了”。

皇帝驾崩就该移居“新宅”。在前一年,朱祁钰的杭皇后去世,朝廷奉命已经在昌平为朱祁钰营建帝陵(即庆陵),且杭皇后已经提前入住。如今只需要吹吹打打,把朱祁钰送进去就齐活了。

朱祁镇不同意: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我在南宫跟蚂蚁、蟋蟀作伴五六年就这么算了?朕要清算!

于是可怜的朱祁钰被剥夺了皇帝的称号,废为郕王,还给他加了个恶谥“戾”。豪宅也不能住,那是帝陵规格,去西山跟他儿子住一起吧。原来四年前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朱见济死了,就被葬在了西山。

那昌平的寿陵怎么处理?朱祁镇恶狠狠地下旨:“砸了!”唉,惨呐,杭皇后的棺木被毁,尸首都不知所终!

这就是明朝十四位皇帝死在北京,却只有十三陵的原因。

那么,泰昌帝朱常洛为何不自己修建帝陵,非要去霸占一座被砸烂的庆陵呢?难道那时候北京地价就高到离谱?答案当然不是,这就要说到朱常洛这个苦逼皇帝的往事。

朱常洛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庶长子,生母是一个王姓宫女。那时候万历皇帝正是荷尔蒙勃发的年纪,有一天他去太后宫中请安,太后没见到,却被王宫女吸引。万历帝没憋住,播下了种子。

可万历帝一点不喜欢王宫女,他宠幸郑贵妃,更喜欢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这位郑贵妃太嚣张,李太后、王皇后,以及朝中的大臣都不喜欢她。于是大明帝国为谁当太子,展开了近二十年的争斗,最终万历帝低下了高贵的头颅,被迫立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皇帝驾崩了,八月初一,朱常洛黄袍加身。可谁也没想到,八月二十九那天,朱常洛也驾崩了!

朱常洛之死就是明宫三大疑案之一——红丸案。这件事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

万历一死,郑贵妃就立刻变脸,她讨好地给新皇帝送过去八名美女。朱常洛居然收下,并及时享用了。

从这件事可见,这家伙也不是“好饼”,居丧期间就接近女色,道德水准极低。郑贵妃的礼物他竟然也敢收,说明这伙计脑袋瓜子也不灵光。

让人无语的是,朱常洛居然被八个美女玩脱了,八月初十就一病不起。接下来的操作更神奇,给朱常洛医治的不是太医,而是一个叫崔文升的秉笔太监。崔文升就是郑贵妃的跟班,不知道朱常洛哪来的胆子,居然敢吃崔文升开出来的药方。

事后证明,正是他的药方加剧了朱常洛的病情。接着鸿胪寺丞李可灼上场:眼下情况只能服用红丸试一试了。朱常洛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服下了红丸,第一天情况好转,于是第二天他一次性吃下两粒,结果崩了。

临死前朱常洛吃力地问大臣:帝陵修了吗?大臣们以为问的定陵:按计划修好了。朱常洛苦笑:“我说的是我的陵寝。”大臣们面面相觑!

朱常洛不负责任地走了,却留下一个难题:帝陵怎么办?

此时万历皇帝的灵柩还停在大殿里,他的定陵还需要等着收尾工作。定陵的修建花掉了八百万两白银,朝廷才缓过气来,哪来这么多钱再修一座帝陵?此时的大明连官员的工资都发不起了。

就算能挤出点银子,时间也来不及。帝陵修建不是刨个坑,没有数十年时间根本建不起来,让皇帝这么长时间不入土也不合礼仪啊,怎么办?

这时候有人想起已经废弃了160年的庆陵:那地方虽然破败不堪了,但地宫还在,稍加修葺就能让皇帝先将就住进去,至于地面建筑可以慢慢搞嘛。

于是庆陵被废物利用,成了朱常洛的陵寝。

补充交代一下朱祁钰的西山景泰陵状况。景泰陵一开始按王陵规制修建,很简陋。明宪宗即位后大臣们提出为景泰帝平反,迫于压力,明宪宗同意恢复朱祁钰的皇帝身份。

不过打了折扣,宪宗给朱祁钰的谥号不是明朝标准的17个字,而是5个字,且没有庙号。同时,景泰陵虽然有所增建,但基本规格还是王陵。

直到嘉靖在位时,才给景泰陵的绿瓦换成了帝陵的黄瓦,陵碑移到神道的正当中。至此,从规格上景泰陵符合了帝陵标准,只是规模相对寒酸了些。

值得庆幸的是,庆陵真的发挥了大作用,倘若没有它发挥余热,真要给朱常洛修建新帝陵就麻烦了,因为七年后他的儿子朱由校又崩了!

Hash:d13b20e637d836f75982a357cb81c4305f34553a

声明:此文由 寻根拜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