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刀耕火种氏族部落直接跨到现代社会的少数民族——基诺族

西双版纳景洪市北部有一处峰峦叠障、绿荫苍翠、群山环抱的原生态山区,那就是版纳的六大古茶山之首——攸乐山,又称基诺山。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最全面集中展示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基诺族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体验地——“基诺山寨”就在这里。

基诺族人又称攸乐人,“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1979年6月6日经国务院正式公布,基诺族被确认为我国第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也是我国最后一个神秘的、单一的少数民族。

基诺族是从原始刀耕火种氏族部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洲景洪市的基诺乡,总人口只有两万余人。基诺山寨位于基诺乡巴坡寨。

基诺族是一个从原始母系氏族部落走来的少数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们长期生活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生产力低下,生活贫困的生活,他们是散居于深山老林中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正因为这样的环境形成了他们原始古朴、粗犷豪放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

基诺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依靠刻木来记事,基诺族有着自己的基诺语。他们通过言语口口相传,流传下来了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诗歌音乐。基诺山寨以巴坡自然村寨为依托,将基诺族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神秘的原始宗教习俗、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基诺族民居、服饰及秀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民族风情园区。

基诺山寨的寨门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山寨大门的右边是由牛角制成的四个大字“基诺山寨”,入口处是个大鼓门,由鼓门进入寨内,沿着上山的石阶往上进入山寨。

沿着山路,攀登近百级台阶,拾阶而上只见石路两边的树上、路边挂满了牛头,基诺族把牛头作为驱邪祈福的象征。铺在路边的牛头,是告诉人们现在他们生活的很好,牛头摆得越多生活越富裕

同时,作为原始民族,体质力量是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基诺族男孩在十八岁成人礼时,都要亲手宰杀一头牛,把牛头放在这里,也表示所有男人必须过这一关,杀牛技术越高越受女孩子喜欢。日积月累,石阶两旁全是牛头,形成了壮观的牛头路,也更显古香古色,颇具民族风情。

牛头路的尽头半山腰是一个大平台,基诺族老年穿着民族服装,手持竹筒,也是基诺族的民族乐器奇科、布姑。用这古老的乐器演奏着非常美妙的音乐,边敲边唱,迎接着客人们的到来。

平台上方就是基诺族的创世女神“阿谟腰北”的巨大石雕。阿嫫腰北(基诺语中:阿嫫即母亲;腰即大地;北即造。)“阿嫫腰北”就是“造大地的母亲”。石雕下是基诺族的祖先——一对亲兄妹“玛黑和玛妞”。

相传在远古时代,混沌的宇宙中诞生了一位力大无比的女神——阿嫫腰北,她举起右手分开天地,左手抓起泥土形成山河,搓下污垢变成万物,于是造就了这个世界。这与我们传说中的女娲相似。

不久后,宇宙间爆发了大洪水,茫茫大水淹没了一切。阿嫫腰北造一面状似太阳的大鼓,把玛黑、玛妞这对亲兄妹放在里面。大鼓随着洪水飘落到基诺山,兄妹俩走出大鼓,为使得本族的血脉得以延续,繁衍后代,这对兄妹只能结为夫妻,于是有了基诺族。

因为基诺族的祖先既是夫妻又是兄妹,所以对孩子来说是爸爸也是舅舅,在基诺语中“基”就是舅舅,“诺”是后代,“基诺”的意思就是舅舅的后代。这也是基诺人称自己为“舅舅的后代”、也被称为“从大鼓中走出来的民族”的原因。

来到基诺山寨,从山寨大门一直到山顶,我们不时的能看到一面面“太阳鼓”。游客要尊重基诺族的习俗,不要随便去敲大鼓。作为“从大鼓中走出来的民族”,基诺人对大鼓(太阳鼓)有着特殊的感情,基诺族人把太阳鼓作为神物,并以歌舞、节庆等形式加以崇拜和纪念。

“太阳鼓”是基诺族的一个文化符号。每逢基诺山寨重要的节日,如:每年的“特懋克”(打铁节),要敲响大阳鼓,全寨的人都要欢跳“太阳鼓舞”。基诺族的太阳鼓舞,已被西双版纳州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想要了解探访一下我国最后一个认定的单一民族,神秘的基诺族,那么就到西双版纳基诺山寨去走走,这是个在版纳莽苍的热带雨林中的一个令人好奇和神往的秘境。创世女神“阿谟腰北”、基诺族的祖先“玛黑和玛妞”、“舅舅的后代”、“大鼓中走出来的民族”,无不令人遐想和神往。

Hash:4b278afb4c684d97cc62ad20a9db1eea03313c7a

声明:此文由 独往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