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彻底征服大小金川,确实相当用心,最终效果真不错!

金川位于四川沙江流域,是以藏族为主的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各土司之间为争夺人口、土地、财富时常战争紛起,乾隆帝不得不两次出兵讨伐挑起战乱的金川土司。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出兵攻掠小金川,并杀伤驻守在那里的清兵。乾隆帝决定征剿,先后派张广泗、讷亲、傅恒率兵6万讨伐,历时两年余,用银1100余万两,但战事不顺,伤亡累累,不得不再派岳钟琪前往金川,劝降收兵,一征金川名胜实败。

乾隆三十六年,大小金川进攻邻近土司,与清军交战。乾隆帝下诏二征全川,先派温福统兵进剿,兵败未果,改任阿桂为师,战事持续5年,用银7000万两,最终平定了大小金川,诛戳滋事土司索诺木等人。平定两金川后,清廷对该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小金川设美诺厅,大金川设阿尔古厅。乾隆四十四年又将阿尔古厅并入美诺,改名为戀功厅,在该地区设镇安营,派兵驻防。从而消除了以往土司之间的攻杀掳掠,金川及其邻近地区得以安宁,并为促进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大金川位于今四川西部大渡河上游。沿江为藏族聚居地。男子出门习惯佩带枪、矛等兵器。女子擅纺织。

小金川与大金川相邻,源于邛崃山,西流入大金川后汇入大渡河。沿江为藏族聚居地。这里的人们英勇善战,以耕牧为生。

为庆祝平定两金川的胜利,乾隆帝令宫廷画家绘制战图以作纪念.本册反映的是第二次平定金川战役的后期,即乾降三十八年(1773年)至四十一年间,清军在定西将军阿柱,副将军丰升额、明亮的率领下,与大小金川接连交战,屡屡获胜的画面。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在乾隆帝的严厉敕谕督导下,定西将军阿桂率领三路官兵,对小金川展开了全面的进攻。小金川地势不如大金川险峻,经过多次战役,其碉卡残破、多未及修复。清军进展迅速,五日即克复小金川的要寨美诺、底木达。八日收复小金川全境,阿桂命将8000名小金川俘房或杀害或赏给降清的各上司,拆除、烧毁大小碉寨,整个小金川几乎化为废墟。图绘清军或手持长矛追杀逃出碉堡的金川兵;或以火枪射击躲藏于碉堡内的金川兵场景。

健锐营碉楼位于北京香山,金川人善于以巨石垒筑碉堡,几乎每一家都有一座碉楼。碉楼象一座小城,上窄下宽,有的高达三四十丈。楼内分数十层,每层四面都设有可用来施放枪炮的方孔。各个碉楼不仅坚固,且彼此呼应,形成易守难攻的石碉群。这使首次征讨金川的清军一时难于攻破。为此,乾隆帝令在京西香山脚下建造仿金川的碉堡,并设云梯,命精锐士兵日夜练习攀堡技能,以备战时之用。这支云梯兵部队全称“健锐云梯营”,简称健锐营。在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中,健锐营将士为清军的克敌制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乾隆帝在健锐营附近建演武厅,以便检阅健锐营步兵操练。其后没有看城,用来登高观看演习攻城和骑兵表演。

继平定小金川后,清军仍分三路:阿桂统兵15000人,明亮统兵12000人,丰升额领兵6000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正月初十日,同时向大金川发起进攻。由于各路官兵事先作了认真的准备,大金川虽地势险峻,碉楼密集,但未能阻挡清军的进攻。阿桂一路所向披靡,先后攻占罗博瓦、该布达什诺、格鲁瓦觉等地。图为阿桂统兵攻克罗博瓦山碉楼场景,清军枪击碉楼里的金川兵,同时将攻下的碉楼立即烧毁,以免后患。

阿桂统兵攻克罗博瓦山碉后,进军喇穆喇穆山梁及日则丫口。图为清军与环山而建的碉楼内的金川兵展开激烈的对攻。此时山脚下的空地处,清军统帅阿桂正坐守军营,向被俘的金川兵了解情况。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阿桂命福康安、海兰察带领吉林、索伦兵1000名,与副将军明亮联手作战,进攻距大金川官寨勒乌围10公里处的宜喜。福康安等人分兵六路,尽破环山25公里内各处寨落。图绘副将军明亮率领清军以较完备的武器装备枪击,箭射,矛刺金川兵。金川兵一时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乾隆四十年(1775年)七月,阿桂亲自统兵连破章噶寨及拉枯喇嘛寺,一步步地逼近勒乌围。图为清军与金川兵展开激烈搏杀的场面,一时起伏不平的山麓上刀光剑影,杀声四起。

勒乌围是大金川的官寨所在地,它西面临河,东面靠山,在呈梯形状的山麓上设有众多大小不等的碉楼,有的碉楼高达20多层。面对勒乌围依仗天险构造的牢固碉楼,阿桂等人反复筹划,一面截断金川兵可能逃跑的山路和水路、一面将勒乌围附近的碉卡尽行抢占,令躲在勒乌围寨中的头领索诺木及众头目深感不安,最后只能弃碉楼逃至噶尔里。乾隆四十年(1775年)八月十五日,清兵从四面发起进攻,金川兵不战而溃。十六日黎明,清军占领勒乌围。八天后,正在木兰行官的乾隆帝得闻捷报,喜不自禁。

勒乌围之战后,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二月,阿桂、明亮两路大军合力进攻大金川的最后一个据点——噶喇依官寨。面对清军强大的威力,噶喇依周围寨堡的头目们纷纷投诚。十二月二十日,驻守噶喇依官寨的索诺木之母阿仓带领女眷及随从喇嘛到清军营投降。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下旬,索诺木同母异父弟索诺木彭楚克亦向阿桂投降。同年二月初四的清晨,清军又发起了猛烈炮轰,索诺木跪捧印信,带领兄弟、妻子、头人、喇嘛等2000余人出寨投降。图为清军取得最后胜利的场面。

郊劳,是封建帝王远迎和慰劳征战将上而举行的盛典。历代帝王都很重视郊劳大礼,藉以庆贺,犒赏和鼓舞征战将士。乾隆帝深知郊劳的作用,十分重视郊劳之礼。其郊劳礼之隆重,典制之完善,皆前所未有,并作为定制载入《大清会典》,为清王朝一大盛典。图为第二次金川之役胜利后,乾隆帝骑马亲至郊劳台,迎接西征回师的将士。

为表彰第二次平定金川的阿桂等有功人员,乾隆帝于四十二年(1777年) 孟夏,在西苑紫光阁设宴款待西征的将士,并向他们颁赐赏物。对军功昭著者,还令宫廷画家为他们画肖像。画成后,乾隆帝亲自为定西将军阿桂等50人制赞文,并将他们的画像悬挂于紫光阁内,以昭示武功。图为乾隆帝乘坐由16人抬的肩與御临紫光阁的情景。

阿桂(1717-1797年),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岩,满洲正白旗人。乾隆朝举人,以父荫投大理寺丞。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任命为定西将军,率领丰升额、明亮等官兵一举平定金川之乱。以骁勇多谋,屡立战功,备受嘉奖,被封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并画像悬于紫光阁内。阿桂历任伊犁将军,兵部、吏部尚书,云贵总督,军机大臣,大学士,是乾隆朝的军国重臣,深得乾隆帝信赖。

《平定金川方略》全书共32卷,乾隆十三年(1748年)成书。此书详细地记录了清廷第一次平定金川的全过程。

《平定两金川方略》全书共136卷,记载了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71-1776年)清廷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始末,为了解乾隆朝二次用兵金川的起因、过程、结果等提供了翔实,丰富的文献史料。

《御制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文》册,大小金川平定后,清廷在国子监勒石刻碑,同时又将乾隆帝所撰碑文制成青玉册,存放宫中,以为纪念。

Hash:1f1d97bf84c28cd8a5d3f55a44dcee3684696bc1

声明:此文由 讲史论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