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期)段德谦┋悟了就是佛 ——寻甸佛教文化探秘

文 段德谦

历史上,佛教文化的兴衰,往往标志着一方水土的发展状况。

我的老家祖坟碑文记载,祖上从大理来到云贵边界一山旮旯定居,从小没见过寺庙的我,自然不能理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母亲信佛,不吃牛羊肉,每年大年初一全家人吃素,说是吃这一天可以管一年;每月初一、十五她老人家始终如一。母亲还常与信佛的邻里,到离家较远的寺庙“敬香”。开始,我并不理解。

时光荏苒,恢复高考走出家乡,在寻甸教书35年。远处到过峨眉山皇家寺庙,近处到过寻甸、富民嵩明等一些寺庙。寺庙里檀香袅袅,钟声悠悠,总觉得有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在眼前弥漫,被一种莫名的情愫,似有似无地缠绕着,渐渐对佛文化有一些肤浅认识。

寻甸历史悠久,史料记载,属“古滇国地,昔僰刺蛮居之”。在漫长而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河流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寻甸地域文化。历史上,这里寺庙林立,香火旺盛,一些地方已形成儒释道合一的佛教文化,影响着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可惜,在“四清”运动及“文革”前后,寺庙大多被“破四旧”毁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寻甸和全国各地一道,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寺庙得以恢复,如今已初具规模。截至2003年底,全县境内经批准开放已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寺、庙、庵、堂、院等)共180处,其中佛教寺(庙、院)28处。

为探秘寻甸佛教文化,挖掘隐藏在寺庙里的各种文化元素,寻甸作家于10月13日开展一天的佛文化采风活动。

第一站,羊街有名的磨盘寺。

磨盘寺位于寻甸县城南30公里的羊街镇西山,原名“报国寺”。当地群众以该寺建于龙盘山顶,远望龙盘山圆似磨盘,故而得名磨盘寺。据载,磨盘寺始建于明朝民国时期有公路直通羊街飞机场,联络方便。1949年5月,原滇桂黔边区纵队副司令员朱家壁、三支队司令员杨守笃、政委许南波等同志,与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的代表,云南省保安第三旅旅长龙泽汇、第十团团长夏际昌在磨盘寺举行秘密谈判。通过谈判,卢汉暗中支持边纵部队部分枪支弹药,并接受和平解放云南主张,使云南人民免遭战乱之苦,为云南和中国革命作出积极贡献,在云南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为纪念磨盘寺谈判,于1994年羊街镇党委政府筹资9.4万元重修磨盘寺,按原貌新建大殿三间100平方米;厢房九间240平方米;高6米的六角纪念亭一座,将磨盘寺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参观考察完磨盘寺,驱车来到余家屯“三圣宫”。

“三圣宫”位于羊街镇余家屯村,小院左边木雕门楼上“三圣宫”的红色门牌十分显眼。进入,门楼对面是正殿“思善坛”,左右为厢房,中间一天井,一个典型的封闭四合院

史载,三国时“三圣宫”已设坛,道光时坛庙仍存在,同治时被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三圣宫”正殿供奉的神灵有三位:正中为关羽,红脸绿帽偃月刀,造像较大,左右分别为文昌、孚佑。

当然,“三圣宫”最值得看的是“三圣”门头上那些璧画,虽然有的已看不清楚,但其画风古朴典雅,形象生动的人物表情,依然吸引着大家的眼球,争先恐后仰头观看拍照。说实话,在一个村庄里,这些文物古迹能保存下来,还真真不容易。

与“三圣宫”里的老人交流得知,破“四旧”时,差点被毁了,是全村老幼拼命守护,才得以留存。只可惜,这种守护古文化的精神,也就只有余家屯一个村。

从余家屯“三圣宫”出来,沿水泥硬化路至瑞松山畔,到一片植被茂密、竹树叠翠、隐现禅林清影的幽深处便是三台寺。三台寺因依山势建上、中、下三台而得名。山顶上台有雷风闪电堂;往下是中台,有城隍土主殿,殿北有山神庙,殿南是住房,两侧有厢房四间,中设山门,气势雄伟;再下是下台,释迦牟尼大雄宝殿,殿南殿北有侧殿、厢房、前殿、厨房等20余间,内塑释迦牟尼、药师、普贤、文殊、护法、韦陀、阿弥陀佛等佛像。三台构成一个整体,隐现在竹树丛中。寺前放眼,一片欣欣向荣,楼房鳞次栉比的果马坝子,尽收眼底,令人感慨!

在羊街吃过午饭后,去观音寺。寺庙隐藏在青翠的观音山腰。寺庙主持一女老人介绍,说观音寺供奉的是观音三姊妹。寺庙大殿门头上挂有学习十九大的宣传标语,我们看了,都会心一笑,夸寺庙里的老人,与时俱进!

从观音寺出来,直达海会寺。

海会寺,属仁德街道辖区,位于县城南约3公里的三月三森林公园,这里林木茂密,绿荫蔽日,环境幽静。一股清澈的泉水从后面的山间流进寺中,有一种水灵山翠的别致。据有关史料记,海会寺始建于南宋嘉庆五年(1212年),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曾两次遭火毁,多次修复。至今,雄浑典雅大气的殿宇,吸引了四面八方来客,香火旺盛。

最后一站是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寻甸县城北约2公里的雨布村,据明嘉靖寻甸府志载,创建于唐永徽年间(650-655),距今已有1300多年,曾几次被毁,几次迁址重建。最近两次重建,一次是嘉庆三年僧尼了尘由静龙庵迁来建盖,后因被匪患所毁,僧尼流离无存;一次是嘉庆二十年,有高僧洪倡观圆通寺旧址山势雄伟,胜景宜人又重建,香火旺盛,至民国十一年隆法执事时寺产败尽,生活朝不保夕,靠走村串寨行医度日,后死鲁贝村,只剩空庙一所。1958年至1969年寺庙全部拆除,寺址改为园地。1994年至1996年由虔诚信佛的老人潘翠芝,历经千辛万苦,领头募集资金重建现寺。

一天的行程,虽然辛苦,但收获满满。

佛教的精髓是智慧。

很多初入佛门的人,由于对佛教词语比较陌生的缘故,在阅读佛教经典时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佛法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佛法的智慧深如大海,有困惑就有佛法,有佛法就有办法。

常言道:“心中有佛,眼里有佛。”

走过看过,突然觉得:人的一生,读点佛经,一些困惑,一些迷茫,或许都会化于无形中——悟了就是佛!

作者简介

段德谦,白族,云南富源人,笔名:云盘山,高级教师,中国作家网会员,昆明作协会员,昆明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寻甸作协常务理事,一个学讲故事的人,专栏作者,作品散见于媒体。三尺讲台一世情,桃李不言自清芬;不问红尘多少事,无愧岁月和青春。

校对:云盘山

摄影编辑:李存梅

注:读者赞赏归文章作者所有。

Hash:7b8d690c53d69065b9288b3bebf8087a39481b69

声明:此文由 凤龙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