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放羊娃发现一处宝藏,挖出大量黄金,专家赶到发现千年古墓

一个宝藏的传奇,一段尘封的历史

1972年冬,寒风吹拂着大地,草原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家住内蒙古杭锦旗阿门其日格公社的16岁小社员(牧民)巴雅尔,赶着羊群来到了阿鲁柴登以南的地方放牧。阿鲁柴登地处鄂尔多斯高原,靠近毛乌素沙漠,这里地势低洼,水草茂盛,是放羊的好去处。

草原

“怎么回事?还有一只羊呢?”当巴雅尔将羊群赶到低洼处时,发现少了一只羊。巴雅尔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处隐蔽的沙窝里发现了丢失的绵羊。当时绵羊半个身子陷入沙窝里动弹不得,嘴里咩咩地叫着,呼唤着巴雅尔来拯救它。

巴雅尔蹲下身去,用双手往沙窝里刨,将羊的四肢一点点刨出来。突然,一个黄灿灿的圆疙瘩被刨了出来。巴雅尔觉得这东西挺有意思,于是将其捡起装进了衣袋里。

放羊娃

“金子,这是金子!”中午时分,巴雅尔回到村里。当他拿出这块圆疙瘩给家里人看时,家人顿时惊叫道。随后,家里人全部出动到发现金子的沙窝寻宝。在沙窝里,巴雅尔一家挖出了一件又一件黄金器物。

这个沙窝就像是个金窝,里面埋藏着取不完的宝藏。很快,发现沙窝宝藏的消息被牧民们得知。牧民们纷纷涌入金窝抢捞黄金宝物。一直挖到天黑,牧民们才悻悻而归。一些来得晚的人看着被挖掘一空的宝藏,心中暗暗觉得可惜。

绵羊

1973年春,内蒙古文管会接到举报信,称村里发现了大量金子,请求专家到现场调查。文物工作队得到消息后,立刻派出李作智、田广金两位专家赶往现场调查。

两位专家很快找到了放羊娃巴雅尔,并找到了沙窝宝藏所在地,只见沙窝已经被挖开,现场散落了不少残破的骨骸。

宝藏

事态紧急,情况严重。二人立刻将情况上报,一来请求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二来动员公社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追回被牧民挖走的宝藏。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文物专家挨家挨户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动员牧民们将宝藏上交。经过动员,牧民们纷纷主动献出宝物,流失的黄金宝物被收缴追回。

古墓

紧接着,专家开始对沙窝进行深入发掘。在沙窝里,专家们挖开沙层找到了两座千年古墓,可惜古墓已经被挖烂,墓主人遗骸已经难以寻见。为了搞清楚墓主人身份,专家只得从挖出来的宝藏入手。

最后,到底收缴了多少宝藏呢?经过清点,共有黄金器物218件,重达4000克,白银器物5件,重30克。玉石珠串45件,分别为玛瑙绿松石两种。

金冠

这些金器造型精美独特,堪称绝世宝物。其中有金冠1件,用厚金片打造成为半球面体,球面上刻着4匹狼、4只盘角羊。在半球体之上,有傲立展翅雄鹰一只,雄鹰为金片制成,中间是空的。

雄鹰的颈部镶嵌着两块绿松石,雄鹰的颈部与腹部用金丝相连,尾部用金丝插入身体内部,所以雄鹰的头尾能够向两边自由摆动,设计巧妙,堪称绝品。整个金冠高7.3厘米,重192克。

金鹰

黄金冠带3件,由三条半圆形的金条组合而成,上面刻着虎形图案,张牙舞爪。上面还有马形图案,马形状温顺,腹部着地,黄金冠带重达1202克。

黄金长方形牌饰4件,上面刻着虎、牛争斗图。牛居中间,四肢平伸,身体平卧。4只猛虎咬住牛的颈部及腹部,牛虽然被捕杀,但依然顽强不屈,用牛角刺穿了虎的耳朵。此物造型逼真,极为少见。

虎斗牛金版

此外,还有镶宝石金饰牌12件,形状以猛虎为主,宝石有红宝石、绿宝石两种。虎形金饰片21件,由薄金片压成。

还有金项圈、金泡、金项链、金串珠(91件)、金耳坠等等。银器则有银饰牌3件,刻着狼背鹿的图形。银虎头2件,大张着嘴,以便佩戴。如此数量且精美的金银器物,真是难得一见。

金刺猬

那么,这些宝藏的主人究竟是谁?两座古墓又是什么来头呢?经过专家考证,这两座古墓距离桃红巴拉匈奴古墓群仅有4公里,而且从出土的金冠来看,这两座古墓极有可能埋葬的是匈奴王。

据资料记载,从战国时期起,活跃在这一带的匈奴有林胡王和白羊王两支,这两支匈奴一直在此地活跃,长达数百年之久。

匈奴王壁画

由于两座千年古墓已毁,所以无法细知到底为哪一位王。匈奴王墓原本埋在沙漠之中,由于流沙活动,千年古墓渐渐露出地面。机缘巧合之下,才被放羊娃发现。

如今,这批宝藏被收入了内蒙古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阿鲁柴登匈奴王古墓宝藏的发现,弥补了历史空白。这批2000多年前的战国金器按照市场价值,超过10个亿。但从文物角度而言,则是无价之宝。

草原落日

最后,对发现宝物并主动上交的牧民,当地给予了相应奖励并颁发了证书。由此,一段千年宝藏的历史传奇到此告一段落。

参考文献:《阿鲁柴登古墓发掘始末》

来源:百年历史

Hash:fe1940fd70228e9c5244f8bbfe3b683c9a5d26cd

声明:此文由 达拉特为民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