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地名 :一地五名说孟城

孟城,是一座江防要塞古城

原有城墙高二丈,周长三里半。

全城设五门。东门:通江门(意指通长江);西门:达润门(意指镇江润州北门:翊京门(翔翊京城);大南门:定常门(意在安定常州);小南门:通信门(门外是驿道)。

孟城四周有护城河,东西两门有丹凤桥、迎鸿桥跨孟河外延,其余三门有小桥或吊桥通达。五门均置城门防守。城门洞是砖砌拱形,城砖达20斤重,砖缝均用石灰糯米浆捣拌黏砌,非常牢固。城门上筑有城楼,可以射箭、放炮和窥瞰敌情。城墙上每隔丈许筑有锯齿箭垛,防守者可以隐身射箭。城下还建有护城房。

内城河南北向沟通孟河,南北由金锁玉盘两水关,水关设有关桥,拾级而上,轻车可行。河上架有文武桥、德胜桥太平桥。东西道路互通,南北街道直达。

城内寺庙林立,计有西林禅寺、天地堂、关帝庙、城隍庙、观音堂、静修庵、孟城老街小巷娘娘庙(化城禅寺)、三官堂、财神庙、静海庵等佛教道教寺庙10处。

一城五名

01

凫庄

凫庄是孟城最早的一个名称,孟城是沿江地区,700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6000年前后这里显出了陆地,5000年前这里成了陆地,4500年前这里海平面下降了,但由于那时这里处于长江出海喇叭口外沿位置上,江潮又常来袭击,孟河人便过上了“凫庄”的生活,即把自己的房屋建成“吊脚楼”的形式,上披茅草,潮水来了,那一座座的茅草屋像浮飘在水面上的鸟,孟河就成了一个漂在水面上的村庄,但“吊脚楼”上仍可居住,故那时的孟河,大家称之为“凫庄”。

凫庄这个名称从什么时候开始,谁也说不清楚,但它改为第二个名称的时间却是可以说清的,那是在汉光武帝登基的建武元年(25),虽然这里人的“凫庄”生活早在公元前262年就结束了,但“凫庄”这个名称却一直没有改。

公元前262年,北方有一位精英人物,循长江水路及春秋运河走入了吴地,他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四大君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

黄歇(前314—前238),楚国江夏人,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

黄歇来江东后,曾在孟城的东山读书,因而孟城的东山被称为“黄山”。

在孟河,他提倡了围垦,沿着长江的喇叭出口,一座圩堤、一座圩堤的围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圩,在每个圩中开通沟渠,通到圩堤旁,在圩堤上筑“水(涵)洞”,江河水大时引水灌溉,江河水位低时,防水排涝,建立了自来灌溉,从而使孟河东北部的滩涂逐步地变成了稻麦两熟的良田,在孟河创造了“圩田农耕经济”,为孟河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孟河也就结束了它的“凫庄”生活模式,过上了稳定的、有保障的农业、能解决温饱的农耕之家的生活。这种“围田”从黄歇始,随着长江出海口的东移,长江河床的北移,沿着春秋运河和后来的孟河河道,一个圩土于一个圩的围过去,到19世纪已经围到了“二十七圩”(即第二十七个个圩),而一至五圩就是黄歇所围。

02

河庄

或称河庄口,是孟城的第二个名称。

西汉末年,孟河地区又来了一个贵人,这个贵人是汉皇室的一个叫刘秀的成员。那时西汉已乱,各地皇族、将军都忙着夺权,但刘秀却别出心裁做出了一件与众不同的事,这件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走遍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民情,为他日后的执政打下坚实基础。关于这段历史,在《风土记》上载;汉光武帝潜尝罕井旁,民为指途达江浒,即位命开此渎。

在《武进阳湖县志》上,也有记载:东汉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刘秀下令在此开浚河渎,从长江口(抄瓢港)至黄山脚下西边汤卷村(今城北村的汤巷里),水路由孟渎一路凿通了万绥、浦河至养济河、牛塘河、小横河等十多条小河流,全长近50里。

刘秀下令新开的这些河道,成为京口(镇江)至江阴间,连接南运河与长江之间的水上大动脉,也是奔牛常州大运河北达长江的重要通江河道之一。孟河成了一个新的通江口岸,当时称其为“河庄口”,这个“河庄”指的就是在河旁成为通商口岸的汤巷村。此后,这“河庄口”的孟河东,西岸形成了一些街道,西岸的街道就是孟河北街的锥形。从此,因新辟了这条通江水路,运漕粮的船只不必再艰难翻过奔牛堰排队等候过坝,可从此河进入长江。

孟河由此“廛集成市”。船只来往频繁,人口日益增多,货物交易也逐渐增加,经济渐趋繁荣,来往的人们都知道这个新兴的通江口岸叫“河庄口”。孟河河庄口也就成了孟河的第二个名称,简称河庄,并刻碑留存。

03

孟河

第三个名称叫孟河,这在“二十四史”的《晋书》上有史记录的,现摘录《晋书·孟嘉传》有关文字于下:

有风到此,吹嘉帽堕落,嘉不知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既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文人就把帽东的春秋大运河称为孟河,帽西的山叫嘉山。这条河的名称也就慢慢地成了这个地方的名称。

孟河地名的来由还有另一说。

唐朝时代,东汉刘秀下旨开凿的孟渎又淤塞了,于是唐皇下令疏浚孟渎,由上任不久的常州刺史孟简亲自督工,众人为纪念孟河,就把这条河道叫孟河,地因河而得名,这个地区从此又多了“孟河”这个名称。

04

孟城

孟城之名,始于明朝。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为军事战略计,朝廷委派御史孙翊(丹阳人)依河筑城,历时四年,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筑成,并“设官建署,专司防守”,成为江防要地,始命孟河城,简称孟城。

05

珠城

孟城又称珠城。孟城东西两侧的黄山、嘉山,如两条蜿蜒腾舞之巨龙,巍峨挺拔。孟城城堡似一颗明珠,嵌在中间,诚如二龙戏珠,故亦称珠城。

(来源:《新北地名拾趣》)

Hash:3117effe81250900fd09aff2c91f83d56b613afc

声明:此文由 常州驿站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