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云浮·现场讲述⑩ | 走访陈剑夫烈士故居

清水秀、林美草绿、田沃湖净……这是云城区腰古镇雄强村委城头村的真实写照。城头村是中共云浮县委旧址的所在地,革命烈士陈剑夫的故居,是一条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村,红色味浓、底蕴深厚、传统光荣。近日,记者来到城头村陈剑夫故居,听解说员讲解那段峥嵘革命岁月,身临其境体会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和城头村那段红色革命热土的光荣历史。

为保护乡亲英勇就义

走进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楼上的“永远跟党走”几个大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醒目而庄严。

陈剑夫,1891年出生于城头村的贫农家庭,仅读过4年私塾。民国初期,跟随长兄到香港谋生。1921年3月6日,在香港参加中华海员工会成立大会,会后回到轮船上发动海员参加工会。翌年1月12日,香港海员罢工暴发,带领同船的中国海员参加罢工并回到广州。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任工人纠察队第三大队第九支队队长。1926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海员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执行委员,并任交际部主任。同年4月,以海员工会代表的身份出席在广州召开的香港各工会代表大会。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任海员工人赤卫队第二大队队长。12月11日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初,受中共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小河乡城头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5月初,组织成立中共云浮县委员会,并被选为县委委员、常委。5月中旬,陈剑夫被选为中共云浮县委常委、县委书记。8月29日,不幸被捕,31日在腰古镇小河圩英勇就义,时年37岁。

1957年12月9日,陈剑夫家属荣获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纪念证》。1959年,城头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土地革命时期老区村庄,享受革命老区待遇。“1928年8月,由于当时陈剑夫领导下的云浮县委开展对敌斗争坚决,国民党反动派已经注意并准备进行抓捕。8月29日,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军警和反动民团包围了城头村,陈剑夫烈士带领农民赤卫队节节抵抗。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扬言,已经知道陈剑夫就在村中,如果当日捉拿不到陈剑夫,就将全村焚毁。当时在家中二楼准备作最后抵抗的陈剑夫听后,将手中两支驳壳枪扔进了烟囱,为保护城头村百姓,放弃了抵抗,挺身而出,最后英勇就义。”陈剑夫烈士故居讲解员陈可凡说,陈剑夫是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先驱者和杰出者,虽然他很早就牺牲了,但他的英名与光辉事迹,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会在家乡这片大地上久久回响,永不磨灭。

红色基因代代传

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城头村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和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沿着村道走,记者来到了陈剑夫烈士故居。陈剑夫烈士故居建于1920年,青砖瓦木构筑,坐北向南,前为一层,为杉板结构,后为两层,顶为瓦木结构,地下一厅、一厨,楼上有房间,故居屋长11米,宽5.2米,占地面积57.2平方米;另门前平地20平方米,前为洋式设计,后为硬山顶,人字形封火山墙,前面屋顶上面有一排花窗,门窗则为粗铁板门窗。据陈可凡介绍,目前烈士故居陈列着烈士遗像以及其生前所用物品,同时故居内所陈列的“剑匣光明雄伟略 珠盘洁白俭长才”的镜屏,是1925年7月陈剑夫被任命为省港大罢工工人纠察队第九支队长时,其战友致送的恭贺礼品。而省港大罢工工人纠察队第九支队队旗则是根据省港大罢工纪念馆所存旗帜复制而来,也作为陈列品摆放在故居里。“陈剑夫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受党派遣,返回云浮县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和发展党组织。陈剑夫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深受工人和群众的信赖和爱戴,城头村的党员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百余人,充分表现出他作为一个革命家的胆略和才干。如今,陈剑夫烈士故居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模样,旧桌、旧椅和炉灶等保存完好。2011年4月,陈剑夫烈士故居被云城区确定为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在陈剑夫烈士故居,陈可凡讲述陈剑夫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投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仿佛回到了当年的革命时期,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为纪念和缅怀陈剑夫烈士,该村在城头村东边山坡上修建了一座陈剑夫革命烈士纪念碑,整座墓园的建筑平面呈圆形,圆边上用青砖结砌,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保护范围120平方米。现烈士墓整体结构保持完整,保存状况良好。烈士墓于2018年5月列为云城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村中的后人、腰古镇的干部群众、学生等,都会前往烈士墓缅怀陈剑夫烈士,深刻领会革命先烈大爱无疆、舍生忘死,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志。历代的城头村村民也纷纷以实际行动,继承陈剑夫先烈遗志、传承陈剑夫革命精神。

“小时候,我们总是听老人们跟我们讲革命故事,我们就是听着陈剑夫烈士的事迹长大的,他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做人一定要有担当,所以,每年清明时节,我们都会回来拜祭陈剑夫,缅怀他的革命事迹,更好地鼓舞自己珍惜如今的生活,努力工作。”城头村陈剑夫烈士的后人说道。

“我们城头村历来都有好的传统,自从陈剑夫烈士参加革命以来,我们村都很踊跃传承红色文化,全村人口一千多,历代参军入伍的人数就达到170多人,而且每一个战争年代都有参加。现在我们也是积极鼓励村中的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继承先辈革命精神。”陈可凡说。

走好红色乡村振兴之路

城头村是中共云浮县委旧址,红色文化深厚。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云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腰古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对中共云浮县委旧址、陈剑夫烈士故居进行修复,并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将其打造成为红色革命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云浮县委旧址经重建后,总占地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包括中共云浮县委成立旧址纪念馆、文化广场两部分。如今,不论是在纪念馆,还是文化广场上,红旗飘飘,“永远跟党走”等红色文化氛围浓厚。而在中共云浮县委旧址暨史料陈列馆、陈剑夫烈士纪念馆内,广播器、收音机、油缸、摇篮……一件件历史实物被一一陈列出来,让前来参观的人们对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今年以来,城头村人气越来越旺,不少单位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回望初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参观了红色基地和烈士纪念馆,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也让我们学习红色文化,以及革命烈士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给我们年轻一辈上了一课。”前来参观的欧先生说。

陈可凡说:“城头村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从年初到现在,我们接待企事业单位、学校、团队等上百批人次来参观学习,尤其是周六日和小长假人数更为众多,带旺了我们的乡村旅游。”

据了解,近年来,腰古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城头村红色基因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中共云浮县委旧址进行修复,以建设纪念馆的形式,陈列展出图片资料及实物。同时,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将其打造成为红色革命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党建组织引领、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

“我们腰古镇以中共云浮县委旧址和陈剑夫烈士故居为切入点,作为红色文化的精神载体大力推广,并把现在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使群众能够有获得感和幸福感。”雄强村委有关负责人说。

▲6月11日《云浮日报》专版

记者:游思明 黄洋 区伟东

责编:赖秀梅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Hash:dba180bfba381e9e592ca4b6f2d01dfda3c9ece1

声明:此文由 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