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王刘胥夫妇的墓室是同类中规模最大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帝王对于陵墓的修建都是很重视的,他们受到不死观念的影响,从登基起,就开始为自己筹划陵墓,从选址到风水,都是格外重视。

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更是独一无二。这些帝王,在历史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尽然是一个个的千古风流人物。

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时间里,他们是无数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他们开辟了一个时代,但是也会结束一个时代。千古功过,在无情的时间面前,他们留给后人的不过就是一座座英雄冢,再辉煌的英雄在时间面前也会慢慢的消磨掉。但是它们留下的故事却是耐人寻味。

这一座座的英雄冢尽然是各不相同,而在这些帝王的陵墓中,“黄肠题凑”成为了众多帝王选择的葬式。“黄肠题凑” 作为皇亲国戚等人使用的椁室,它以坚固的保护方式成为了陵墓中等级最高的葬式。

作为汉代帝王陵墓代表的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它宏大的规模,严谨的结构,成为了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同时也是最精致最完整的一座汉墓,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广陵王墓博物馆位于扬州蜀岗古城遗址南缘,地处古邗沟的源头、汉广陵古城南城垣、相别桥东侧的神居山之上;东临铁佛寺,南望笔架山,西接汉唐古城、平山堂,北近雷塘隋炀帝陵和阮元墓。它的占面积为地27000平方米,地形起伏,林木葱郁,建筑雄浑,是一座融文物与园林为一体的陵园式博物馆。

汉广陵王墓原址是在扬州西北45公里的高邮神居山中,在目前已出土了四座西汉墓葬,其中一号、二号汉墓采用汉代最高葬制“黄肠题凑”,墓主就是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他的王后

整座汉陵苑是一栋栋的仿古建筑,气势恢弘,有着“小中山陵之城”。所谓“小中山陵”是因为从陵苑底部向上走,很像中山陵的那一步步的石阶,故因此有“小中山陵”之称。

从底部拾级而上,在门口前面,左右两边各有一座神兽雕像,这两座雕像是帝王用来辟邪镇墓用的,神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而它们的名字也叫做“辟邪”。跨过汉代阙楼,进入到陵苑内,望过去的是正对面的是高大的中央展厅,也就是这座陵苑的主人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的陵墓—王陵地宫。

根据西汉王陵陵寝制度,王后寝宫在王陵地宫的后面。园内更是仿照了汉代时期的古建筑,古香古色,整座陵苑十景同晖,分而合章,合而为史,景景相连,处处生辉,各领风骚。

王陵地宫是整个汉广陵博物馆的主体建筑,而广陵王的木椁墓就位于馆内的中心位置,深埋在地下24米,共用“题凑”八百多根,站在陵墓四周的上空,看看这宏伟的陵墓,何其感叹之宏伟。

这诺大的地宫里展示了广陵王的一生,馆内展示的还有墓中出土的部分文物,而地宫四周的墙壁上更是详细的展示了有关于中国古代葬制结构的文字资料。

在这幽暗的灯光下,仔细观看这两千多年前帝王的奢华生活,我们会为这陵墓的恢弘而感到惊异,也会为汉墓制作的精巧而惊奇,更会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感到深深的感慨。

作为陵苑内的另一座主体建筑,王后寝宫同王陵地宫一样,也是“黄肠题凑”的葬式,也反映了帝王帝王葬制的规模。寝宫中央的王后墓呈“中”字型,为岩坑竖穴式“黄肠题凑”木椁墓,由封土、墓坑、南北墓道、正藏椁、外藏椁等部分组成。

迄今为止,在全国出土的十座同类型墓葬中,广陵王刘胥夫妇合葬墓是一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用料最考究、制作最精良、保存最完整的“黄肠题凑”木椁墓的代表作。两座墓无论是葬制、结构,还是随葬品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它们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和扬州这座名城历史的见证。

站在空旷的苑内,看过的一幕幕历史一闪而过,不禁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葬制也在一步步简化。这些枭雄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供后人瞻仰。

Hash:c20288b9b2732518d08f24fcb8c75d54da2670c6

声明:此文由 郝地瓜Cynthi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