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邑•记忆草塘

在黔中腹地,有一个名叫草塘的千年古镇。在古镇四周,分布着数十个自然池塘和人工池塘。其中以古草塘、龙见塘、马露塘、叶家塘、普安塘、龙马塘、金竹塘珍珠塘、天心塘、赎珠塘、莲花塘和牛王塘最为有名,被人们称为十二草塘。

千年古镇因十二草塘而远近闻名,宋初土司政权草塘平夷宣抚司也因古草塘而得名。由此,草塘一名便被人们沿用至今,十二草塘的传奇故事也被古镇人代代相传。

古草塘

古草塘位于猴场镇三百闹大田坝中,遗址现为长12 米,宽10 米的水浸池塘。捂《桑梓述闻》和民国瓮安县志》记载,古草塘曾塘长数里,湿地水草绵延,弥望平芜。

相传北宋开室九年(公元976 年)初,宋氏征南大军饮马古塘,见群狮与蛟龙戏耍塘中,认为是天降祥瑞,于是下令全军扎营塘边山上(现称营盘山)。因时值春节期间,征南大军火假七日至正月十四,与奏镇上人龙狮共舞,军民联欢,共度春节,迎春祈福。其后宋初土司政权衙门草塘平夷宣抚司也依塘而建,草塘从此成为行政区域名称沿用至今。每年新春佳节舞龙舞狮的习俗被古镇人手口相传下来,千年古镇草塘因其独特的龙狮文化艺术,子2009年10月 28 日被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明代文人傅亿 《卜居草塘》 诗赞草塘“山深车马稀,土腴稻粱美。结庐倚土冈,开轩临曲水,日斜牛羊归,月出钓丝理”的美丽田园风光。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加之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大规模的园田化运动,上万干部、民兵、学生和群众参与河道取直、湿地造日、平塘培埂和开沟筑畦,已使千年古塘不复存在,如今的千年古塘已几近干涸,伴随一棵孤柳残存斜躺在三佰闹的大田坝上。

相传该塘为唐初时贬任牂牁建安县(县治草塘) 县丞,诗人王勃的老师牛腾(字思远,唐代初期中原人) 率众筑设。后人将塘名取为“牛王塘”,并在附近山上建起“牛王阁”,以纪念牛腾功德。至今民间广为流传牛王阁“神钟斗率牛”的故事,民国《瓮安县志山川》中还对此进行了考证。牛王塘边陈家湾村民组,还是著名的苗族军旅作家,老红军陈靖将军的故里。

十二草塘,曾数度见证刀光剑影与南国烽火,伴随千年古镇的兴衰嬗变,流淌着梦幻与传奇,烟波荡漾,风雨兼纳,积淀了千年古邑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

Hash:4e4ed03183cb33021d1b4c4c153508a2729228b7

声明:此文由 谭和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