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荣光:为云南沙溪寺登街有魁星阁而荣耀

原创: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王德凤在线:

散 文

荣耀 为沙溪寺登街有魁星阁

有了举人或贡生才可建魁星阁,云南沙溪寺登街是有过举人和贡生的地方,看眼前的魁星阁仍然挺立,可举人和贡生永远走了,没成为举人和贡生的虔诚膜拜者也带着遗憾不见了。那时的寺登街,一半是商贸的热闹,另一半是庄重里包裹着灵魂深处的致远。

遥想那些从没见过的古人,他们将脚步留在寺登街,是为了希冀伴着愿望和期许,然后将这些妥妥安放在这里。长久后,寺登街就成了装着太多悲喜哀乐于情感的万花筒,左转右转都在寺登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上,也就是这里的主体建筑魁星阁,它高三层,前戏台,后高阁结构,非常精巧。古戏台与兴教寺遥相对应。这里可拜奉魁星也有演戏的舞台,魁星阁不仅是书生赶考前烧香敬拜的地方,也是沙溪人的荣耀。

在当时魁星阁不是随便都可建的,有资格建魁星阁的地方,一定是这里出了举人或贡生。要建的魁星阁其建筑风格、样式都由这里第一个考取举人或贡生的人决定。随后根据各家情况摊派银两,家家户户都积极响应,出钱出力,如有不积极者就会被视为粗鲁,不尊重文化,受到大家的鄙视。

建魁星阁的地址选定后,大家要推举出最有名望的老人陪同第一个考取者,一起请最有名望的工匠师傅,在事先看好的良辰吉日破土动工。据不完全统计沙溪镇有二十个魁星阁。这里真是出人才的地方。

穿过时空看寺灯街的魁星阁竣工了,人们无论老少比过节还隆重,换上漂亮衣服,邀请外乡的亲朋好友为嘉宾,一起聚集在建好的魁星阁前载歌载舞。用最好的轿子抬着考取者鸣锣开道游四方,向人宣称这里真真切切有举人或贡生了!有魁星阁了!这样的骄傲无法言表,十里八乡的人,争前恐后将羡慕的目光停在轿子上,让孩子跟在轿子后面跑,讨点吉利母亲们还会指着轿子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儿女好好念书,以后也这样有出息。

寺登街的魁星阁从落成那天起,它看到了数不清的年轻父母,白发父母,来到这里掏心捧魂祈祷孩子好好读书日后出息,读书人也到这里渴望金榜提名。来来往往的人将这里视为可依靠的精神圣地,看旭日东升万丈金辉都仿佛以其光亮,映在心有期盼者的远方,行者无疆,可榜上偏偏仅能挚爱为数少又其微的几个人,幸运者一定是千倍万倍勤奋,受尽大累几乎呕心沥血的苦读人,才能如愿成为榜首者。

轿子上的人,其背后曾经是多少“头悬梁锥刺股”的艰辛,只有寂寞天地和孤星冷月知道……一代又一代沙溪人崇尚知识,敬重有学问的人。为此,将最真的虔诚跪留在魁星阁,世世代代……

当初为这里赢得建魁星阁资格的读书人,功成名就后回想曾经的寒窗时一定渴望歌舞,让后来准备赶考者能有一点小憩里的娱乐,以高远独特的眼光,将魁星阁和戏台融为一体。这样的建筑是很绝妙的。当这里魁星阁建好那一刻,他在轿里是怎样激动,他盼望有更多人金榜题名时,在这里感谢魁星,在这戏台上飞扬歌声。在光宗耀祖的那一刻,一街人的自豪和喜悦都能在戏台上下同舞共歌。

提及古戏台,不能不说白族是一个爱歌好舞的民族。在寺登街邂逅的一位白族老人,他对我说:“沙溪寺登街过去差不多全是白族人,来经商的还有马帮是其它民族,当时每隔三天就有一个街子(赶集)天,人多热闹,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前的头一天下午,就陆续来到沙溪,安顿好骡马。

赶马人自己喝点茶就到古戏台下,听洞经古乐、白族调,看霸王鞭。演出也是在街前的头天下午就开始了。表演通宵达旦,要演两天,我们本地人叫‘两宵两天戏’…… ”老人还说,云南大理洞经古乐的曲牌,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多达1000余首。老人津津乐道讲着这里昔日里的旧事。

曾经那些远去的举人或贡生,布衣百姓,南来北往的马帮在戏台下,为戏里跌宕起伏的故事,在悲喜交加欢歌笑语的生命情怀里陶醉,他们在百味人生的过往里,漫步赴酒泉,将那些无可估价的人类精神财富流传下来。让后人在今天还仍然能欣赏洞经乐。真该道一声,谢谢!

我在洞经古乐《三通鼓》里,感受开经的威仪;在《南洋洲》里体会唐宋宫廷里的富贵和威严;在《小桃红》、《浪淘沙》里触摸于平仄里唐宋诗词的美。又在《孔子歌》和大理民族民间音乐蜜蜂过江》、《酸辣子》里不能自拔。洞经古乐就在这庄严里崇高,在古朴中典雅。既有道教音乐的飘逸,宫廷音乐的神圣,江南丝竹的柔美,又有儒教音乐的厚重。

在聆听中激动。它将传统音乐保存这么完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形式上分声乐和器乐,声乐有领唱和伴唱两种。演唱时有两种乐队伴奏,丝竹乐和吹打乐。器乐部分则分为大乐曲牌、细乐曲牌和锣鼓曲牌三类。它吸纳了道教音乐、儒教音乐、唐宋音乐、南诏大理国宫廷音乐、南北曲、江南丝竹及各种大理民族民间音乐数种音乐的养分。长在这样肥沃土壤上的音乐之花能不美吗?

这曲这调在柔婉中轻曼,在悠扬舒缓里飘逸,我想一路辛苦的赶马人,在古洞经声中劳累已被驱走,听听这古意斑斓的音乐让心在萌萌中感动。这肇始于唐宋南诏、大理国时的音乐,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而缤纷。无不让人灵魂深处有一种飘飘的超脱。每听洞经古乐就有这样的感觉,就像穿越遥远的古代,沐浴在唐风宋雨里,久久回不过神来。那时古戏台下面的人也一定有着同样的感觉吧。古洞经音乐每一个音符都会让人在历史里穿越千年百年。

如今沙溪四方街的古戏台,每逢节日,全镇的人都身着节日盛装,在戏台上载歌载舞,这里一直有一个说法,没在寺登街古戏台上演过戏的人,不能说是沙溪人。可见这古戏台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每个沙溪人都以登上古戏台表演为荣,视登台表演为骄傲。这样的传统熏陶出一代代音乐人才,因而沙溪还被称为“歌舞之乡”。台上除洞经古乐、白族调还有霸王鞭和名歌等。多种民族民间音乐的风韵于一身。有学者认定洞经古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2年,作为洞经古乐的发源地,大理市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洞经古乐民间艺术之乡”。

当年常到沙溪的马帮就曾流传:“黑潓江水美,沙溪妹子更美”。有歌舞的地方,也一定出美女,心中有歌才会面如桃花,有花盛开就有盈满绿色,生长爱情,更有灵魂里充满希望的乐土。这就是沙溪寺登街魁星阁和古戏台的魅力所在,它见证着曾经历史的变迁,是古人留给今人的一座绝好建筑。如今每年高考前,魁星阁仍然被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应试人将渴望变为凝聚希望的地方。

时间的万花筒,左转千年过往,右转百年逝去却都在魁星阁和古戏台上留下深深的烙印,那时戏台上歌舞不停,台下的赶马人在月光下陶醉不醒。每当光芒万丈平地而起,络绎不绝的百姓,赶马人,读书的孩儿都身披霞光,为这里有魁星阁而荣耀,并将各自心中的憧憬摆放在魁星阁。此时,驻足在寺登街,为这里宁静古老的文明流连忘返……

(图片来源网络)

总编辑:骆圣宏

栏目主编:李建丽

文/王德凤

王德凤,山东菏泽人。作家、摄影家,先后出版个人专著五部:《永远的白玫瑰》《知音如溪》《落下心帘》《女人的脊梁》《云雾里的视野心畴》。《华夏文学》特约作家,《上海文艺》等杂志签约作家。作品《筏客子博浪记》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岁月化妆师》获华夏文学最佳散文一等奖;《幸福美丽的牵挂》获“第六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二等奖。在《散文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千篇。

Hash:431e9fd94bb7c1e0b5252e24636cb0ebb1909dee

声明:此文由 秦巴美好江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