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成都修地铁挖到汉墓,出土2件国宝,专家:中医学早已成型

当一座座古墓被陆续发掘出来之后,一段段尘封的历史和往事,就像过电影一样重现在世人面前。

2012年,成都老官山发现了四座西汉古墓,经过考古队的抢救性挖掘,一共出土了620余件文物,这是一项破记录的发现。

出土包括漆木器、陶器、铜器、铁器,以及竹简、钱币、医书,人体经穴髹漆人像等文物。

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出土了920支“医简”, 内容编纂在一起为《医马书》。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分门别类的医疗分科,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一、汉代古墓中的“医简”,证实神医扁鹊确有其人

相信很多人对神医扁鹊的了解,仅限于《扁鹊见蔡桓公》。实际上作为战国时期,可与神医华佗齐名的扁鹊,一直都被人们当做神一样崇拜。

通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文物来看,扁鹊绝非是子虚乌有的人物,他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战国神医。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场较为激烈的“百家争鸣”。在诸子百家中,“医学”虽然无法与儒家、道家相提并论,但是却为后世医疗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扁鹊作为“医家”的代表人物,也被世人称为“方技家”。《汉书·艺文志》曾指出,“方技家”的特点为“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扁鹊主要研究养生和医药,并奠定了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难经》(传世)、《内经》等古代医学名著,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简

2012年,成都市在维修地铁三号线时,在老官山段挖出了四座汉代古墓。经过考古人员的抢救性发掘,发掘出了大量奇珍异宝。

其中,有两件价值连城的医学文物都与扁鹊相关。在其中一座汉墓中发现了920支“医简”,根据竹简长度、位置、叠压次序,以及简文的内容来看可分为9部医书。

其中,有184支“医简”内容为《医马书》,“医简”的出现,不仅证明了扁鹊的真实身份,而且也填补了中医学空白。

在920支“医简”中,曾多次出现一个“敝昔曰”的词。后来经过考古人员验证,“敝昔”二字应该是“扁鹊”的古老写法,或者说扁鹊与“敝昔”为通假字。

而如此大数量的“医简”,皆出自“扁鹊派”医书。竹简分篆书和隶书两种文字,可以看出并非出自同一年代,或者说也不是同一人所写。

在古代社会很多技术类工种,都讲究“师徒相传,父子相授”。而据专家们猜测,这些竹简,应该就是由先秦传至汉代的医学宝籍。

三、人体经穴髹漆人像

成都“老官山”汉墓中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文物十分惹眼,那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体经穴髹漆人像。

人像高大约为14厘米左右,五官、肢体刻画准确,其中,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脉线条,以及穴点都清晰可见。

最重要的是,不同部位还阴刻:“心”“肺”“肾”“盆”小字。专家考证后认为,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备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

如果与墓葬中出土的经脉医书相对照,发现不仅完全可以一一对应,而且对解开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很显然,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中医学界对人体经络走向的研究,就已经进入了十分完善的阶段。

实际上在汉代之前的医学记载中,很少有关于人体经络走向的文献,而且没有深入到人体脏腑层面。

所以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人体经穴髹漆人像的出土,也填补了出了这一空白。先秦时期的医学,一直被认为只是中医理论基础。

而中医临床辨证体系,最早也只能追溯到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但是当“医简”和人体经穴髹漆人像出土后,仿佛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结 语

扁鹊作为古代四大名医之首,史料中对他的记载其实并不多,甚至有很多人一度怀疑他是否真实存在,但经过考古人员的考证之后发现,扁鹊不仅确有其人,而且对我国医学体系贡献十分巨大。

因为他不仅奠定了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也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奠基者。

同时专家称,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学竹简、以及人体经穴髹漆人像,证明早在战国时期,中医学就早已成型,并且具备了理论与临床经验,两件国宝的出土利好中医的发展。

Hash:7c6f314ac0f2279dba9ea3af202c0e285e8f06f3

声明:此文由 电影推行官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