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一工地疑似发现连片“古墓”,考古专家通过发掘揭开“面纱”

自3月下旬以来,聊城茌平区的一些市民发现在城区一个大型停车场在建项目工地内,有数10名考古工作人员忙碌着对地下近千平方连片的“坑池”结构进行考古和发掘,一些市民怀疑发现“古墓”群,究竟何方神圣在此“隐居”,谜一样让很多人充满好奇。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接近尾声,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连片“坑池”也揭开“面纱”。2021年3月26日,据茌平融媒的报道,近期经过数10位考古工作人员紧张细致有序地现场发掘,根据出土的部分文物,他们认定其为金元和明清两个时期的人类生活遗迹

在这次考古挖掘中,除了挖掘出保留比较完整的灶台外,考古专家还在现场挖掘出大量的铜钱、陶器、瓷器琉璃簪等生活用品类残片。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茌平府前广场遗址考古的副队长李召恒介绍,本次发掘出的古人烧火作饭的灶,是保存比较好的一处遗迹,有灶室、火道,内部烧烤和烟熏痕迹非常明显。根据资料,该处应该为古代茌平县城的东南角,目前发现的遗迹均与生产生活有关。既然是城内区域,也就排除了存在墓葬的可能性。

据了解,本次发掘现已布设5米×10米的探方20个,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共发掘灰坑等各类遗迹100多处,出土铜、瓷、陶、石等各类文物约300多件。发掘表明,此处为人类活动比较频繁之地,可能包括明清和宋元两个时代。另据史书记载,茌平秦时置县,经历了三次迁移后,公元1130年茌平县治所迁址于今地,一直延续至今,历经近900年的历史积累。根据前期考古调查勘探和遗址实际情况,也验证了史书记载的这段历史。

Hash:e840a8ce9220c174080023acbb035a03a273bf2f

声明:此文由 聊通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