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安家山汉代古墓群初探

甘肃西安家山汉代古墓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8月8日县政协专题视察翠云山文化旅游工作时提出的意见、建议,为包括汉代古墓群保护和修缮的翠云山综合开发,掌握详细情况,打好工作基础,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有效增加当地农民群众的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9月1日,陇西县威远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荣,陇西县翠云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建军,《陇上人家》微信平台负责人杨雄伟一行,抽出宝贵的时间,专门到安家山了解汉代古墓相关情况。

据《陇西县志》记载,在我县首阳樵家河、巩昌安家山、文峰乔家坪发现存在一定数量的西汉古墓群遗址,距今已有2000多年,充分说明陇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而安家山墩儿地汉代古墓群遗址,是离县城最近、古墓最多、面积最大的一处,是翠云山综合开发一张熠熠生辉而且不可多得的名片。抓好汉代古墓的保护、修缮等,意义重大,已被纳入翠云山综合开发整体规划。

当天,董事长一行采取座谈了解、采访有关知情者、实地察看的形式,对汉代古墓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地了解和深入地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据当地村民、退休干部李智仪介绍,“我小的时候,看见墩儿地旧坟很多,高低大小不一,星罗棋布。听老人说,较大的几座坟墓,呈北斗七星布置。一到晚上,坟院里鸦雀无人,阴森恐怖,单个人都害怕不敢走。古墓保存了很长很长的时间,遗憾的是,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安家山社村民掀起了大规模平田整地的高潮,由于村民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文物的价值,使得古墓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挖出的一些陶器瓦罐、碗碟,被当作垃圾处理,一些出土的砖瓦被村民当作普通砖瓦盖房用了。现在回想起来,真觉得挺可惜的”。“这些古墓几千年都保存下来了,着实不容易。但到我们手里就毁于一旦,真是后悔莫及。如果当初不要损害,现在我们加以维修、挖掘,把它建成旅游景点,一方面让人领略文物价值和汉代及之前文化,同时又能增加群众收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在当天的调查了解中,李荣一行在本村村民李忠义引领下,重点察看了安家山社一些普遍在50年以上的老宅旧房,有些房子、大门、台阶甚至是基础上的古砖依然清晰可见。

村民杨映忠,现年80岁,曾在上世纪70年代当过安家山生产队队长。他有两个儿子,已经娶妻生子,分家另过,他和老伴杨双女仍住在上世纪60年代修的旧院子里。老院子里有一间南房,两间西房,一间高房。一走到他家的大门前,就看见大门四周墙上有很多古代青砖,有长方形的,也有正方形的。走进院子,他家房子上的古砖更是随处可见。他说,60年代平田整地时,挖出了许多青砖,大小长短不一,村民就用背篓、担子背着担着拿到了自己家中,几乎家家户户都用这些砖盖房。

村民李三民说,他祖籍甘谷,在他爷爷手里迁徙到安家山落户。他们家的老房子是1968年建的,到现在已整整50年了。据他父亲李青川(1934年生,2006年去世)、母亲何青秀(80岁,已去世)生前说,当时他家修房子时,由于生活困难,买不起新砖,他家修房时在基础上用的砖全是平田整地时挖出并担来的古青砖。

察看过程中,董事长李荣强调,要以建好安家山历史文化陈列室,充实室藏文物为抓手,树立和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一方面,对已出土的文物加以收集、整理、保护,特别是有代表性的、有各种图案标识的,要特别加以保护,最好交由翠云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统一保护和管理,当作馆藏文物;另一方面,要按照古墓群确切的位置,划定保护界限,建立保护措施,严禁乱挖乱耕,防止文物二次流失。同时,翠云山综合开发又是村民自己的事情,因此,安家山社村民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为翠云山汉代古墓维修、保护工作在内的综合开发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注

Hash:890703472acb48832941d9f73fb46d5d088dbf26

声明:此文由 陇上人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