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春节免费游玩好去处:恭城朗山探寻特色古建历史

推荐一个春节免费游玩好去处:恭城朗山探寻特色古建历史

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朗山村古民居群是一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处古建筑群依山而建,六座古民居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形成一个长约二百米、进深一百米、高低落差六米的扇状建筑群。这是一个集民俗考古、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2009年3月21日,作者在莲花镇人民政府工作的时候到朗山村采风,一到村口,一座保存完好的“惜字炉”古塔首先映入眼帘,该塔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此炉为三层六角形塔式建筑。据恭城县志记载,朗山村地杰人灵,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甚多,常有将不满意之作焚于炉内。这是瑶族先辈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实物例证。

(惜字炉。郑智敏 2009年3月21日 摄 大家可去看看以前这里和现在的区别大不大。)

进到村里,只见一座外观显得年代久远的门楼,沿着楼樑攀爬上去,在门楼的主梁上你会发现写有“龍飛大清光绪拾肆年嵗次,戌子叁月初壹日吉时鼎建”字样。由此可推断古民居是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2年,距今约一百三十多年)。从门楼下来,沿着平整光滑、透着古道风韵的青石板小巷慢慢走进古居,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建筑元素,如木雕壁画和屋顶雕塑等。木雕体现在挑首、檐板、承重枋以及窗户处,其精美的雕花艺术造形颇有清末年间的韵味。屋檐下的墙上还有鲜艳凝重的彩色壁画,画的是一些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花鸟虫鱼等。屋顶的雕塑有鹿角、卷草、龙凤等多种体现福禄寿、高中状元、儿孙满堂寓意的造型。这些都无声地表达了昔日主人家的富贵、尊雅。

(朗山古民居 。郑智敏 2009年3月21日 摄)

据了解,这些古民居是由当时村里几户周姓地主兴建的,各家房屋占地面积三百平方米左右。在建筑之前,他们特意请人千里迢迢到山东绘制设计图纸,当时的北方地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南方深刻,从古居的样式上可以看出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这六座古居,每座房屋依山势平缓而建,分下、中、上三座。下座为门楼,中座为住房,在中座中间有一个天井,天井两边各有一个横屋叫“四方”,其余都是正厅、后厅及楼上楼下两侧共九间厢房;上座是厨房和杂物房。这样设计即完整,又实用,很好体现出中国四合院与西洋的殿堂式建筑风格。

为适应岭南地区的多雨、天气炎热的气候,朗山古居采用了青砖加厚砌筑法,墙的厚度大约有三十厘米以上,这样即坚固又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作用,冬暖夏凉的,很舒适。只不过由于窗户设计得较小,室内采光不是很好。

(朗山古民居。 郑 智 敏 2009年3月21日 摄 当时这处古居有人住,最近去看的时候目测好像无人居住了。 )

在古民居的外围有一圈残缺的围墙。过去,围墙完整时可容得下人在上面循环行走。在围墙与房屋相邻处的门楼设计得很巧妙,安装有机关门栏。通过开关此处门栏,这六座房屋即可相连又可独立,对于防盗很有效。据村民介绍:“在解放前某年有一群盗抢之徒共二十多人趁兵荒马乱结伙来这里偷抢打劫,被人发现后,关闭这些门栏,将他们围困在偌大的古居群里,没一人能逃得出去,结果全部被抓获了。”

随着社会的变迁,在朗山古民居群周边,村民们纷纷建起了钢混结构的房屋,因此,你可以明显感受到过去与现代建筑的对比,这对于研究瑶族文化变迁很有参考价值。相信随着恭城县委、政府不断加大古民居群的开发保护力度,今后这里将成为旅游的亮点。

作者 郑智敏 文/摄

Hash:c40d3bf8b26d1b9bbaa01c170bf17e3558275899

声明:此文由 茶江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