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港轶事红军楼

小石码︱龙溪月港︱下南洋

作者:梧闽

@郭明木:老村长说,全社所有老房子,就红军楼没有起过白蚂蚁。以前南溪桥闸未建时,卓港是有海水回潮的现象。

@梧闽:番仔楼1926年起厝时,有请堪舆地理师排过地理,左青龙显、右白虎泛,北玄武有山龙下岭靠势,南朱雀有水龙回潮,属于好地理“出生入死”名穴。

从这里出去的红军游击队队长苏精诚(1912―1941)官至副旅级,在山西韩壁战斗中牺牲,著名抗日英烈,时年29岁;政委苏静成了开国中将。

当时驻下仓、海澄的一中队、三中队未见经传,可能都牺牲了或逃散了,唯独卓港二中队的二苏成了英雄或将军,除了个人因素,也许也是地理结成的。

@郭明木:为什么叫“入死"'呢?

@梧闽:地理师看地留一手。可能是主人华侨苏德炉份子钱红包太少,所以在1926年起厝时后期放围墙下了一个凶尺,本来大门石槛距离大墙门应该留着一个吉祥尺马,叫三米七金马贵成局,可是早上我用脚步跨了4步,仅仅三米三十六米,不成局定格在凶。居住在本宅子孙无法掌制、也无法久留,更谈不上发展。

手绘作者 | 吕正坚

@郭明木:轶事有点蹊跷。

@梧闽:地理原则有厝无埕不利子孙发展,有埕无斗难于堆金积玉,守不住财富。苏德炉1926年起了“番仔楼”之后,马上屡遭土匪派黑单,呆不下去。临别时,不甘这好地理被别人占用,又问地理师,在左厢房厨房后挖了一个茅坑,以败“番仔楼”龙气。故使别人从此不敢占用,只有当年的红军游击队二队,作为队部使用!(收集村中长老讲的故事)

摄影作者 | 黄宏伟

@郭明木:龙会过海。

@梧闽:曾经在这番仔楼发祥的苏精诚抗日烈士,还是没有挺过“百团大战”之后日寇的大扫荡。但是,历史的红色脚步,毕竟是从卓港走出去,红军不怕远征难,龙海人民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在卓港红军楼与苏精诚并肩战斗的二中队政委苏静,成了开国功臣。

@梧闽:卓港红军楼,犹若闪烁的北斗,还是在那儿,永久地存在!

《红色东泗》,龙海官网快闪作品

故事︱情感︱市井

Hash:16274daf2b8344728367ee21e64eb21c6284dc39

声明:此文由 小石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