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魁星楼-古代读书人心中的“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平遥城墙周长约6200余米,高约10米。民间将平遥称为龟城,并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依此为胜”的说法。平遥共开六门,南曰迎熏,北曰拱极,上东门太和,下东门亲翰,上西门永定,下西门凤仪。六座城门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均建有瓮城,四座瓮城外城门朝南开,下东门和北门的瓮城外城门则朝东开,民间传说这是怕这只乌龟爬走,而将其左腿拉直并捆在麓台塔上。所谓龟前戏水,是指城南的柳根河。平遥城墙其它三面均是笔直,只有南城墙蜿蜒崎岖,就是因为南城墙是顺着柳根河的流向修建的。不过,南城墙也因为这些优美的曲线而比其它三面城墙更具美感。

魁星楼位于平遥城墙东南角,创修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魁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因为这四颗星排列如“斗”,所以用魁(魁是古文中“羹斗”的意思)来命名。另外它也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多称魁星为主宰文运的神,并建魁星以奉祀。魁星楼楼身通高24米,上下双层,底层砖砌,正中辟有拱圈式通道,旁设砖台阶盘曲 而上,顶层建八角攒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层顶满布琉璃瓦,色泽亮丽, 光彩夺目,是城墙顶的又一道风景线。楼身通高24米,上下双层,底层砖砌,正中辟有拱圈式通道,旁设砖台阶盘曲而上,顶层建八角攒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层顶满布琉璃瓦,色泽亮丽,光彩夺目,是城墙顶的又一道风景线 。

奎星(俗称魁星)是神话中主持文运的神。魁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因为这四颗星排列如"斗",所以用魁(魁是古文中“羹斗”的意思)来命名。另外它也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 之说。后世多称魁星为主宰文运的神,并建魁 星以奉祀。县城奎星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 (1700),同治十二年(1873),移建于城墙东南 隅墙顶。至新中国建立初,奎星楼已毁圮不全, 仅剩砖台。1987-1990年,在平遥城墙维修工 程中,奎星楼得以全面修复。登临此楼 ,既可俯视文庙全景,也可展望古城雄墙。

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 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

Hash:7538e88d5dda250a4da155530adca2ef34e927a5

声明:此文由 平遥古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