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府城 | 第三章 人文胜迹之海瑞故居

琼山

第七节 海瑞故居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1514—1587年),琼山府城金花村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以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著称于世,被世人誉为“海青天”。

海瑞故居位于府城红城湖路。1992年,政府有关部门在原址基础上按照原有的结构布局重建。故居坐南朝北,由前堂、正堂、后屋、书斋、花厅、书童间、杂用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被海口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的前堂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二间6.85米,抬梁结构,单檐硬山式简板布瓦顶;正堂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二间8.44米,前檐插廊1.76米,抬梁单檐硬山式简板布瓦顶,内置玻璃钢铸成的“海瑞像”,高1.6米,底座高0.7米;神龛下有木匾,正中阴刻“孝忠”两字。

海瑞在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任户部云南主事时,面对国家的严峻形势,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满腔热情,抬着棺材上疏,这就是闻名天下、声震朝野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海瑞这个奏疏,指斥朝政得失,言天下人所不敢言。其著有《元祐党人碑考》《淳安政事稿》《备忘录》等书,与“岭南四杰”之一的丘濬,并称“海南双璧”。其书法甚佳,尤以行书苍劲有风骨而受后人称道。

海瑞一生在故居生活的时间较长。在他39岁前,除赴京应试外,几乎不离故土。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至明隆庆四年(1570年),海瑞共在外任职18年。明隆庆五年(1570年)至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海瑞致仕归田15年,又全部在家乡度过。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他被皇帝召回,在南京任职至去世,享年74岁。其一生在家乡生活了53年。

海瑞病故于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使任上。他去世后,南京佥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丧事,看见海瑞住处简陋,一只随身的破竹箱,里面除了十几两的俸银,一条葛巾,几件破旧衣服,别无他物,不禁为之悲泣不已,凑钱为海瑞办理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以示哀悼。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海南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海瑞育有三个男孩。就在长子海中砥11岁,次子海中亮9岁时,海瑞入狱,那一年(嘉靖四十五年),俩子都病逝。他晚年又得一子,是侧室丘氏(丘濬曾孙女)所生,不幸3岁夭折。海瑞谢世后,由于后继无人,其故居逐渐衰败,至清初,故居被族人转卖。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琼州知府佟湘年对一代忠臣的身后遭际感到悲愤,他寻访了海瑞故居的遗址,便以官价赎回,并刻石立界标明四周,明令今后不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占用。又在遗址中间创建海公祠和丘公祠,并购买祭田,请二公后人管理祠堂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都察院右佥御史彭鹏巡察至琼,对海瑞祠的规制不满,特命雷琼道副使黄国材、琼州知府贾棠在海瑞故址上扩建祠宇,同时建筑苏公祠,使海公祠、丘公祠和苏公祠三祠鼎立,统称为三贤祠。当时三贤祠是海南历史上尤为壮观的建筑群。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秋,广东承宣布政使秦其立碑竖于海公祠中,碑上刻海公故址四至范围,严禁任何人侵占动用。这块碑至今保存在海瑞故居,碑文正楷阴刻。

清末民初,历尽岁月沧桑,三贤祠崩败,后人无力复修。民国九年(1920年)八月,交通部长赵蕃,陆军中将、督办海疆防务、陕西省长李根源,连名刻立海瑞故里碑及丘濬故里碑各一块,竖于海瑞故居遗址上。

1978年,当地百姓自动集资在遗址上兴建海公庙,系常见的土木小屋,供奉海瑞木塑像及海南名贤、本地人林杰的木制神位。并找回官员在故址所立的石碑,重新立于庙檐之下。

2002年5月,海瑞故居增建广场、立海瑞石刻塑像、竖牌坊等,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2003年1月,又完善了其附属设施。大门前高大气派的仿古牌坊上,镌刻着“南海青天”四个金光大字。这里已成为后人敬仰先贤的纪念场所,也是一处继承传统文化、传承廉政勤政的教育基地。

《海南历史文化名镇——千年府城》出版以来,备受读者欢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琼山,读懂府城,为了方便阅读,琼山区委宣传部与出版方商定,通过琼台福地微信公众号连载刊发,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注:为宣传琼山区历史文化名城,已通过档案画册《千年府城》主办方海南省档案馆及承办方海南威思营销传播有限公司授权转载。本图文仅用于琼台福地微信公众号发布,如有转载须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李思瑾

Hash:08890b020e4d2d9308a63c8ec1ebeb564101d72c

声明:此文由 琼台福地___new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