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40多万游客!国内首家民间自办照相机博物馆,从运河畔“火”到国外

NO.292

杭州高氏相机博物馆中国第一家民间自办的照相机博物馆,收藏馆是一个家族祖孙三代人,长达70多年收藏积累的成果。馆长高继生的1400多台各类相机中,有从1810年嘉庆年间千里眼镜匣、1850年代的风琴式照相机,到现在的数码单反,涵盖了整个摄影发展历程。

探访地点

拱墅区拱宸桥街道

上塘路1056号北门永和坊7幢一楼

第一台照相机

购于1960年,花了1个月工资

76岁的馆长高继生在国外很“火”,经常有世界各地的朋友慕名来他的博物馆参观,听他讲述“中国故事”。他的这些老相机,很多在全球也找不到第二台。

博物馆里收藏的照相机的鼻祖,比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还要早9年。它的发明者是1810年,清代嘉庆年间的一名杭州姑娘,她叫黄履,高继生介绍。

其他的还有源于北宋沈括墓址的红木针孔相机、1850年英国罗斯ROSS金属板湿版样机、1880年德国开司尔发条式转盘干版相机、1950年5位数同号捷克奥匹马相机、1959年杭州毛源昌眼镜厂仅产3台的西湖样机、最原始的120单反1967年上海坦直产海鸥120胶卷6x7样机、1955年德国莱卡M3十二件箱装套机……很多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孤品。

“在我们家,买相机才是头等大事。”高继生说。

高继生的第一台相机是一台德国的蔡司相机,售价30元。“那是在1960年9月15日,我在德胜桥小学当代课老师,第一个月的工资30元5毛,我一领到工资就买下了。”

第一代相机收藏家

读小学时已开始研究

“中国第一代照相机收藏人,加起来不到十个,我就是其中一个。”高继生说,“因为起步早,所以买到了不少珍贵的宝贝老相机。”

高继生很小就与照相机结缘。“我的父母都是战地记者,我玩相机是受他们的影响。我读小学的时候,已经开始钻研光圈、快门和景深了。”

1966年,高继生成为杭州钢铁厂的一名炉前工。他一边工作,一边偷偷玩摄影。上世纪80年代,他已经成为相机拍摄、维修和鉴定的行家。

1986年起,高继生在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先后开了10家照相馆、相机器材店,赚了第一桶金。其间,高继生开始大量收集古董相机。据介绍,他馆内98%的“孤品”是在改革开放后买进的。

第一家相机博物馆

已接待40多万名游客

今年是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开馆的第25个年头。高继生之所以决定开这个博物馆,跟一段经历有关。

当时,有一名台湾老板听闻他的收藏,拎着2只装满现金的密码箱上门拜访,想求购他收藏的一台古董相机样机。高继生考虑再三拒绝了。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人在内地大量收购老相机,特别是精品孤品老相机。这些相机不仅仅是拍照的工具,还是近现代文物,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而且有珍贵的经济价值。我认为我有必要让大家明白这些价值。”

所以,他在1993年5月18日办了中国第一家照相机博物馆,那时还叫杭州高氏照相机收藏馆。虽然成立之初,博物馆一直很低调,但名声还是传到了海外。从1993年至今,高氏照相机博物馆已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万名游客,给国内外游客免费鉴定老相机达45000多台。

位于永和坊7幢的这个照相机博物馆是高氏照相机博物馆现存的三个场地中的最大一个,展出了他将近一半的藏品。每天上午7时到下午3时,高继生都会给慕名而来的游客当解说,并免费做相机鉴定和专题讲座。

并非一帆风顺

9次搬迁差点离开杭州

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的25年,并非一帆风顺。

在最初的16年,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曾先后搬迁了9次,最远的藏品曾搬到南京朝天宫。直到2006年,经过杭州市、拱墅区两级政府多方协调,博物馆才有了安定的家。

虽然场地问题解决了,但经费仍是个难题。不接任务经营,免费开放,对于自负盈亏的民营博物馆来说很困难。

如今,博物馆运营的费用,主要靠儿子给他的养老金,以及他卖掉收藏字画的收入。为了节约开支,25年来不论寒暑,博物馆都没有开过空调。

“虽然很艰难,但很多人都对我很认可,每到佳节我都会收到参观者的祝福短信,这让我很欣慰,很感动。”高继生说。

来源|区文广新局 米市巷街道

供稿|杨云寒 俞婷

编辑|梦诗三悦

Hash:4f6090f16c8f2de21fe7acf17a02341c9a35db1f

声明:此文由 今日拱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