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外滩建筑的变迁

建筑的存在,体现着城市气质和生活品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外滩,是不断迭代变化的结果。

在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建筑是可以被阅读的。当我们谈论外滩时,联想到的是她错落的天际线,以及充满年代感的老建筑。但你知道吗,外滩最老的建筑是哪一栋?最大的建筑是哪一栋?哪栋建筑使用了上海最早的电梯?从过去到现在,外滩变了吗?

最早的建筑——在建筑技艺和风格上,建造于1873年的外滩源33号原英国领事馆是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也是外滩建筑群第一界面中至今保存的年代最久的近代建筑。后来由国旅上海分社、上海外资委的机关入驻,现在为上海半岛酒店

最高的建筑——原百老汇大厦是外滩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百老汇大厦(Broadway Mansions),位于北苏州路20号,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上海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这是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外观气势宏伟。主楼原名“百老汇大厦”。副楼又名“浦江饭店”。

汇中饭店是上海最早使用电梯的建筑。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的19号大楼,现在是和平饭店南楼,由于此地块呈东西宽南北窄,故正门设在南京东路23号,靠外滩的19号则成了边门。属于上海最早建成的旅店之一。这幢建成于1908年的大楼,是当时上海滩最高、也是第一幢安装电梯的大楼。

时间不停止,外滩也在变迁,古老的建筑在风雨更迭中也历久弥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古老的建筑现在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上海半岛酒店——上海半岛酒店位于历史悠久的外滩,是外滩60年来唯一的新建筑,在酒店内可尽览外滩、黄浦江浦东及前英国领事馆花园盛景。酒店在装修设计方面重现了上海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誉为“东方巴黎”的黄金时期的风貌。

中国银行大楼——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调,上下排列整齐的方形窗口,两列镂空的寿字图案,顶部设计是颇具中国传统风格,四方攒尖,中心缀以帽结,覆以暗绿色琉璃瓦,坡度平缓,屋檐下饰以石斗拱,因此,建筑行家们纷纷称赞这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建筑。

光明金融大厦——位于金陵东路外滩,地上三十二层,地下二层。外观挺拔雄伟,气势非凡,是外滩沿江地区有史以来唯一的一幢超高层涉外商务楼,是该地区醒目建筑物之一。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外滩就在不断地更新,经历了三次大规模变迁。在市城建档案馆馆藏的1855年英国人绘制的上海外国租界地图中,外滩的大部分建筑还是较为简陋的外廊式风格,外观单一,大多数是两层砖木结构的仓储和洋行等小型办公用房。到了19世纪60至80年代,外廊式建筑大多已被文艺复兴式、哥特式建筑所替代,以一至二层券廊式砖木混合结构建筑为主。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近半数的外滩建筑开始重建,建筑的高度上升、体量变大、密度增加。外滩建筑群界面虽然没有趋齐,但在空间上已逐步变为连续。建筑也从早期的砖木结构转向了砖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风格以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最为流行。这个时期的建筑内部设施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这些有故事的老建筑在历史沉浮中得以保留,构成了外滩独特的景观。

供稿:建筑与工程学院

编辑:沈俊妮

Hash:895c5916d9e2c8fbbac8afc7bfa6ffa94b88771b

声明:此文由 上师学工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