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水路交通枢纽历史要研究高桥浙东大运河

历史上的宁波城就是一座水城,条条水路构成城市成长的血脉。古时,宁波人去绍兴杭州,或是去京城,都会沿着一条水路走,这条水路叫作浙东运河;出海,也会选择从宁波港出发。

图为高桥

历史上的宁波城就是一座水城,条条水路构成城市成长的血脉。古时,宁波人去绍兴、杭州,或是去京城,都会沿着一条水路走,这条水路叫作浙东运河;出海,也会选择从宁波港出发。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南部末端,也是“海上丝路”的起点。一年多前,这段曾经繁华的水路成了世界文化遗产,让宁波人倍感自豪。西塘河,因为是浙东运河从西往东到达明州府城的最后一段运河航程,因此也称为古浙东运河的末端,同时也是当时最为繁忙的一条水路通道

根据文献记载,古时在宁波三江水系航行的客、货运船只,为避外江潮汐、航道曲折多变等风险,大都选走西塘河。文中提到,从慈溪刹子港南端小西坝摆渡过姚江,通过南岸的大西坝,过高桥镇后进入西塘河,经11.5公里水路直达宁波城西望京门,与宁波城内水系和鄞西平原的南塘河、中塘河等运河水系沟通。

如今的西塘河,依然循着原有的足迹静静流淌,虽不再有舟楫纵横,却已演化为我们身边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与记忆。

在曾负责大运河宁波段申遗工作的文史专家邬向东的指引下,我们从西门口出发,重走西塘河,直至大西坝河之入姚江口。西塘河西起高桥,东至宁波西门,全长约12公里。大西坝河北起大西坝,南至高桥,全长2.6公里,两者首尾相连,共同承担着通江达海大通道的“重任”。

“浙东运河宁波段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自然江河与人工塘河并行结合、复线运行、因势取舍。”邬向东介绍,宁波的江河水网格局典型地体现为每一条自然江河都有一条或多条、一段或多段人工塘河与之相配,以巧妙地化解潮汐、水位对航运的影响,“如西塘河就是用来配姚江的。”他说,这一特征在国内绝无仅有,集中体现了当时宁波人的智慧,也是“浙东运河”研究的一个课题。

人工河大多顺直,很快我们就来到了西塘河与大西坝河的交汇处。这里出现了一座古桥———高桥。如果将运河比喻为高速公路,到了高桥就相当于到了高速路的入口了。高桥有着优美的拱字造型,洞高孔大,桥下一侧设有纤道,桥的南北两侧刻有吉语“文星高照”和“指日高升”,反映出当年西塘河上万船云集,往来如织的繁盛景象。

与高桥相伴相生的,是沿着西塘河北侧的一条街,称高桥老街,至今还留有原生风貌。作为杭绍水路来甬必经之地,高桥镇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经济繁荣,成为因运河而兴盛的城镇。

过了高桥拐入大西坝河,直至与姚江交汇处,是著名的水利设施大西坝,它是沟通西塘河与姚江的“咽喉”,内河船舶进出姚江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控制着姚江与大西坝河的水位、兼具阻咸蓄淡,通航运输的功能。因此,大西坝也是个系统工程,含三坝三亭。

历史上对宁波运河航运盛世情况的记载,比较详细的要数朝鲜人崔溥所写的《漂海录》。其自水门入城,出西门到西塘河时,见“江之两岸,市肆、舸舰纷集如云”,说明当时西门外一带运河码头和市场贸易的繁荣境况。到大西坝时,见“坝之两岸筑堤,以石断流为堰,使之与外江不得相通,两旁设机械,以竹绹为缆,挽舟而过”,可见大西坝是一处典型的便于江河通航的水工设施。

我们看到,如今的大西坝,留有不少遗存,令我们仍能回想那旧时的时光。

Hash:d90e0276532955dba5801eaec680df5310f50cb6

声明:此文由 活力甬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