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被遗忘的古村,有400多年历史,却保留着完好的徽派民居群

桐庐的时光,晃晃悠悠。

恰巧,结识了石舍村。

一个,因早年交通不便,而保留下来的村子。

闲坐老宅门前的村民,配合着我按下的每一张快门,像极了熟练操作的模特,让人觉得好笑却又沉默。

一株蔷薇开的正盛;门前的狗狗玩耍的正起劲……

如此,石舍村的一点时光。

石舍村,位于浙江杭州桐庐县富春江镇的东南部,是一处四面环山、三面环水的古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杭州周边,说起来也不乏这般年纪的村子,可独独这石舍村被保留了下来。得益于早年前村子周边交通的不便利,留下来那些老宅子,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去结识这个村子,去想象那些我们不曾知晓的过往。

石舍村名字的由来,大概是因为村子内石头多且有特色,而早年间村民都是依山伴水在石头垒砌成的屋内居住,故名石舍。而在石舍村前有月牙形弯曲的芦茨溪环村而过,地势微倾,整个山村形如帆船,别有一番味道。

而我,驱车从桐庐的青龙坞驱车也不过20多分钟便可抵达石舍。错落的石屋,不是规整的样子,透过那窗户,还能看见忙着做饭的老人……

石舍村名字的由来,大概是因为村子内石头多且有特色,而早年间村民都是依山伴水在石头垒砌成的屋内居住,故名石舍。而在石舍村前有月牙形弯曲的芦茨溪环村而过,地势微倾,整个山村形如帆船,别有一番味道。

而我,驱车从桐庐的青龙坞驱车也不过20多分钟便可抵达石舍。错落的石屋,不是规整的样子,透过那窗户,还能看见忙着做饭的老人……

进入石舍村中,看着有些剥落墙壁皮的老墙,这与青龙坞村中老宅子的黄土墙,完全不同。石舍的传统民居目前保存基本完好,保留了明清建筑建筑风格,集明清徽派民居精华的经典建筑群。一块块石块围成一座宅子,进入宅子内,便能寻到徽派建筑特点的蛛丝马迹:雕梁画柱的木梁、精致的木雕、院子中间的天井……还有那从远处便可看见的层层叠叠的马头墙。

石舍村中最古老的房子是村北“山水清音”三合院。它座北朝南,五间两厢,粉墙黛瓦,是村内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院内正南设有照壁墙,水墨彩绘依稀可辨,大门或为避火,开在东面厢房边,筑有高阶台门,站在台门便可看见二楼窗下的槛墙板上进下出,向外斜披,这是区别明清民宅的特征之一。

这些老宅子里,像是没人居住,不知怎得,却分明充斥着烟火的气息。

追溯过往,石舍村的村民大多姓方。

《桐庐县地名志》记载:“方姓迁此定居,初筑石墙草舍。”这也就是说明,方姓村民迁至此,用石墙建造屋舍,才有石舍之名吧。

与村中的阿婆交谈,了解到。这石舍村中的老宅用的石头,大都是周边溪水的石块顺水搬运而来,费劲力气,垒砌而成。石舍村的村民祖居淳安一带,因农民起义方姓先祖辗转从从淳安迁移至桐庐,落户于今天的芦茨一带。而石舍村的位置相对偏僻,或是因为躲避战乱,而迁至此,但也没有具体可考证。反正,看他们现在生活的清幽而自在,也算是得益于他们先祖的明智了。

在石舍溜溜达达也不过1.2个小时,听说,这里有一种特色的美食,果断去尝试了一次。

在石舍村中吃的午饭,叫:米筛爬

这米筛爬,是把面团切成小块,在竹编的筛子上用劲儿摁压,弄成条状的面块,配上本地石笋、小青菜、咸肉件儿,汤水一煮即可。好吃的很。如果你去了石舍村,一定不要错过这一美味哟,作为北方人我的,都推荐哟。

在石舍村中溜达,突然看见被“关在”木桶里的幼儿,想着该是这家的大人忙碌,腾不出手来看还不会走的孩子……虽理解,但第一次见着实有些吓了一跳。

问了做米筛爬的阿姨,她说,这里孩子小时候都是这样长大的。不知,你小时候是以怎样的方式长大的呢?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质,只有你去往更多的地方,或许才能更加轻松的去理解那些地方和生活的差异吧。

【关于作者丨乍暖】

(自媒体作者 · 旅行达人)

一个想要从南走到北、再从东走到西的我、一个想要撒一点野的我

Hash:39c03dc940a460c9b508392e0b50b17a4358becf

声明:此文由 乍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