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潼关、嘉峪关,个个都有你想不到的故事

嘉峪关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明代,为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 冯胜 决定在此修建关城,不久,九眼泉地区平地而起一座黄土夯城,周长220丈,高两丈,宽一丈,这是嘉峪雄关的最早雏形 。明代东部吐鲁番 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清代,中原新疆的一条重要商路是从西安出发,经兰州、嘉峪关、玉门哈密吐鲁番棉花葡萄,准噶尔的羊、马、骆驼羚羊角和南疆的玉石等都经此路运往内地。内地的茶叶丝绸、棉布、瓷器、药材等也经嘉峪关运往新疆和中亚等地。

清嘉庆年间,新疆各地相继建立朝贡贸易点,嘉峪关失去了以往统筹控制朝贡贸易的作用,转而向日益增多的往来商旅征收关税,逐渐成为控制贸易的主要关卡。

19世纪30年代,由中亚输入新疆的鸦片数量大增,也通过哈密及嘉峪关进入中国内地。晚清随着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清朝获准俄商赴嘉峪关贸易,嘉峪关遂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通商口岸,清朝官方在此征税,成为清人的“洋关”。

如今的嘉峪关更多是凭吊古迹、回望历史的去处,不少影视剧里都曾出现这座象征边境的古代军事城堡,摒弃了过去几百年间的一应功能,所谓雄关,仅存人心。

潼关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 黄土塬 上,隋代南移数里,唐 武则天 时北迁塬下,形成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东汉建安十六年(212年),曹操与 马超 、 韩遂 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潼关关城始设于汉,在港口以南源上,即 杨家庄 附近

永和 六年(350), 前秦 君主 苻健 ,遣其弟 苻雄 率众自潼关入,此时后赵雍州刺史 杜洪 据长安,遣兵逆战于潼关北,败走,苻健遂入关中。永和十年(354),东晋名将 桓温 伐秦,不克,还自潼关。

南朝宋元嘉 二十七年(450),遣兵北伐,雍州刺史、随王刘诞遣其属 柳元景 等自 南阳 北出,入卢氏,拔 弘农,进向潼关,遂攻之。北魏戍主娄须弃城走,将军庞法起等据之。关中豪杰,所在蜂起,四山羌胡,皆来送款。等到王玄谟 等自滑台败退,魏军深入,宋主以元景等不宜独进,皆召还。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隔河炮击,飞机轰炸。国民党军队借修筑工事之机,拆毁大量建筑物,西城门楼 和箭楼被焚。解放后,党和政府又拨出专款,对县城部分建筑物又进行了修复。不过,五十年代末,中央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古城属水库区,潼关城建筑物被拆除,潼关县城南迁十余公里,但是黄河的水始终没有淹到老古城,现仍有不少居民在此居住。

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 河北秦皇岛市 东北15千米处,是 明长城 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 镇北台 、西有 嘉峪关 )、“ 天下第一关 ”、“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 嘉峪关 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 天下第一关 ”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从1956年到1994年,先后修复了镇东楼至威远堂和镇东楼至靖边楼的城墙,修复了靖边楼、牧营楼和临闾楼,城墙主要修复内容为:修复了靖边楼和镇东楼之间青砖内墙及镇东楼和威远堂之间的毛石内墙,修复了垛口墙和宇墙,修复了靖边楼和临闾楼之间外墙体,补墁靖边楼到镇东楼之间的城面。

为便于前往天下第一关,1980年在南门东正对一关路开35米的城墙豁口一处。

Hash:57cc9f075586c2c415796d4b7d9d66f46b74efec

声明:此文由 干饭君讲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