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投产 促进带动渔业转型升级

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将带动渔业转型升级。

今年8月1日,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正式开港,标志着三亚“三港分离”终于实现,推动了三亚崖州新湾区发展,促进三亚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渔民的幸福 家园,有助于海南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开港一个月过去了,南海网记者跟随着三亚崖州中心渔港的建设步伐,探寻中心渔港的未来。

崖州中心渔港投产助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艘艘渔船整齐地停靠在崭新的码头边,隔着一条宽阔的大道是全新的大型冷库和交易大厅,一些配套工程还在继续施工……这是南海网记者9月2日在三亚崖州中心渔港看到的景象。

三亚城管公司给崖州中心渔港的定位是:集生产作业、后勤补给和海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中心渔港,打造海南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多功能的中心渔港,提升三亚渔业综合生产和交易水平。

“三 亚‘三港分离’的愿景实现,特别是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正式投产,将助推三亚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长章华忠表示,崖州中心渔港项目建成后, 是南海渔场作业船舶停泊、避风、卸渔交易、补给最便捷的基地,是我省南部地区最好的渔港之一,不仅能促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还可以依托该港进行国际渔业合 作。未来,该渔港将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进口及出口水产品生产和贸易类企业,补齐三亚海产品种类,发展休闲渔业、观光游览、海上垂钓旅游、渔业体验娱乐、海洋产品会展交易,重点发展有体验式的时尚休闲娱乐综合体、海洋渔业文化展览馆、酒店等,建成展示三亚“渔人、渔业、渔文化”的美丽渔村、渔业风情小镇、海滨乐活旅游目的地和海洋产业中心。

渔业转型升级。

33艘大渔船,闯远海。

帮助渔民“洗脚上岸”促进转产转业

“目前,海南省近海渔业资源正在走向枯竭,渔民进行远海捕鱼的成本越来越大,引导部分渔民转产转业 是切实可行的经济转型方法之一。”章华忠介绍说,三亚搬迁到崖州中心渔港的外港籍渔船1000多艘,本港籍468艘。目前已搬迁的主要是大渔船,对于一些 无法搬迁的小型渔船,政府将以补贴的方式,回收小船,让渔民就地转产“洗脚上岸”,从事第三产业。

例如,渔民对船只驾驶技术及对海洋熟悉, 是非常好的游艇业人才储备源。而且,三亚游艇业“蓝领”人才大量缺乏,仅在游艇服务业范畴内,船长、水手、码头管理、船艇维修、游艇服务员、海上加油、海 上救援等职业都具有较强的优势。为此,章华忠建议下一步,三亚相关部门可以与当地游艇企业和游艇会沟通,联合提供免费培训和低费用的专用执照考试引导渔民 改行从事游艇服务业。

同时,章华忠还建议政府部门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让部分小型渔船通过规范的管理发展游钓业和休闲渔业。 “游客可以在 渔港观看渔民作业,体验渔民生活,品尝南海美味海鲜!”章华忠表示,未来,游客有望在渔港周边景区游玩的同时,又可在渔港享受美味的海鲜。如此,崖州中心 渔港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了渠道,给三亚崖州区的经济注入强劲的活力。

三亚年内将建成33艘大渔船向远海要效益

如今,海南南部地区最大的中心渔港已经开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向深海、远海要效益,帮助渔民兄弟实现“造大船、闯深海、赚大钱”的愿望?章华忠告诉记者,目前三亚已建成23艘800至1000吨的大型铁质渔船,预计今年内共建成33艘。

据 了解,近年来三亚原有的渔业捕捞生产能力开始减弱,不少渔船吨位小,只能在近海作业,使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受到限制。为了满足渔民造大船闯深海的需求,数 年前三亚就出台了《渔民造船补贴管理办法》,对建造钢制渔船的本地渔民进行专项补贴,使渔民们造大船闯深海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的调动。

“国家一直都在鼓励造大渔船,闯远海,赚大钱!”章华忠说,目前在三亚建造一艘800至1000吨的大型铁质渔船,大约需要1200万元左右,那么国家将给予1/3的财政支持,其余的通过银行贷款及自筹,这条途径在三亚已经解决了23艘。

据 悉,琼三亚F8168船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该船随大型远洋捕捞队伍从三亚出发,和另外24艘船共赴南沙进行捕捞,经过40多天的作业,共收获了1500 多吨渔货,其中金枪鱼就200多条,总价值达800多万元。“对于普通的渔民来说,可以通过参加合作社的方式来造大渔船。”章华忠说,独家独户可能难以拿 出大量资金,希望三亚本地的渔民能联合起来,造大渔船,闯远海,赚大钱。

(来源:南海网)

Hash:7a8de133c567b8ae688365501cc6ab8907e62943

声明:此文由 搜狐焦点三亚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