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 | 中大红楼静立于斯,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中大人的似水流年(文末有福利)

中 大 红 楼

红堵翠阿,岁月留痕

中山大学,这里每栋红楼建筑都有属于自己的灵魂。她是美轮美奂、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抑或是檐下人生活的痕迹及其背后的历史,又或是学子们点滴的青春记忆……寒来暑往,中大红楼静立于斯,见证者一代又一代中大人的似水流年。

惺亭 蔡秉瀚 摄

▲惺亭 张文哲 摄

惺亭(The Xing Pavilion),康乐园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亭中悬一巨大铜钟,因而又名钟亭。惺亭落成于1928年,建筑费用为6000元,是原岭南大学“惺社”毕业生为纪念母校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烈士所捐建。惺亭上的牌匾,由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于1981年秋题写。

▲光影红楼 杨昀 摄

踏岸而来……

正趟过时间的河

被光影涂抹的红墙绿瓦

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斑驳陆离

康乐园一年四季 昼夜更替光影下的穷通变化

连其上的木石也射出光焰

黄昏 日光渐渐虚薄 使红楼显影

沿中轴线的红楼绽出硬挺的身影

拂晓 在珍珠式乳白色的曙光

光影下的康乐园是个美丽的存在

光影红楼

分布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的红楼有:中山医学院办公楼、医学图书馆楼、医学博物馆楼、保健科楼、动物场楼、老干处楼、武装部楼、将军楼、梁雪纪念堂等。

分布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的红楼有:怀士堂、翘燊堂、文虎堂、张弼士堂格兰堂马丁堂、马岗堂、史达理堂、十友堂哲生堂陆祐堂爪哇堂荣光堂、麻金墨屋一号、麻金墨屋二号、黑石屋、惠师礼屋、屈林宾屋、白德理屋、美臣屋一号、韦耶孝实屋、宾省校屋、伦敦会屋、何尔达屋、孖屋、高利士屋、希伦高屋、谭礼庭屋、神甫屋、美臣屋、积臣屋、神学院建筑群、四敦楼建筑群、附属小学建筑群、模范村建筑群、新女学、中学寄宿舍、农事职业科宿舍、八号住宅、蚕丝学院制种室、卡彭特楼、马应彪招待室、马应彪夫人护养院、惺亭、八角亭等。

▲中大红楼的瓦当与滴水瓦 蔡秉瀚 摄

孙中山铜像矗立在宽阔的草坪绿地中央 瞿俊雄 摄

▲紫色的八角亭 郑育珊 摄

▲哲生堂的紫色瓷片拼花 徐如梦 摄

▲月色下的康乐园 瞿俊雄 摄

知识殿堂

康乐园的早期建筑,为全国高等院校调整

前岭南大学时期所营建的建筑,可以将其

粗略地分为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两大类。

康乐园的公共建筑多为堂或屋,

以红砖绿瓦为主要特征,中西合璧,兼具

艺术审美与实用功能。

如今,它们错落有致地坐落于康乐园中轴线

两旁,精美别致,遗世而独立地掩映在康乐园无数的参天古木之中,

将沉静美丽的校园,变成一个充满了魔法气息的童话世界。

怀

▲怀士堂 刘雨欣 摄

怀士堂(Swasey Hall),又称小礼堂,康乐园西南区492号,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中轴线上,1917年2月竣工。由美国著名天文仪器制造家、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华纳与史怀士公司总裁安布雷·史怀士(Ambrose Swasey)先生捐资修建。建筑坐南朝北,总建筑面积 1550.7 平方米。学校重要学术报告会及学术交流活动、大型重要的内外宾接待工作在此进行。

▲马丁堂 郑育珊 摄

马丁堂(Martin Hall),又名东院,康乐园东北区334号,1906年竣工。马丁堂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中轴线东侧,孙中山铜像东北面,是康乐园第一栋永久性建筑,由当时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大名鼎鼎的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Stoughton&StoughtonArchitects)设计,耗资2.5万美元。建筑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2516.48平方米。马丁堂今为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所在地,楼南面门楣石匾上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为费孝通先生所题。

▲格兰堂 瞿俊雄 摄

格兰堂(Grant Hall),康乐园东北区333号,因楼顶有大钟一口,俗称“大钟楼”,由美国纽约商人肯尼迪夫人(Mrs. JohnS. Kennedy)捐建,后肯尼迪夫人的姐姐苏夫勒夫人(Mrs. A. F.Schauffler)捐资3500美元购置了家具。为铭记对岭南大学作出重大贡献的董事会成员格兰先生(William Henry Grant),根据捐资者的意愿,大楼命名为“格兰堂”。其工程造价2.5万美元,1916年6月竣工,总建筑面积1823.89平方米,东邻马丁堂。目前,其主要作为学校行政大楼。

▲哲生堂 瞿俊雄 摄

哲生堂(Chit Sang Hall),又称工学院,康乐园西北区571号,坐南朝北,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中轴线逸仙路西北侧,邻近北校门。1929年,孙科任铁道部部长时,国民政府铁道部为培养铁路及公路专门技术人才,委托岭南大学筹办工科学院。经钟荣光校长与孙科先生商议,双方订立条约十则,规定了学院的名称、性质、地址、经费等诸多事宜。大楼于1931年8月竣工,总建筑面积2187.52平方米,工程连同内部布置等,耗资超过13万元,均为国民政府铁道部拨款。为铭记孙科先生的鼎力支持,该堂建成后命名为“哲生堂”。楼匾“哲生堂”为1982年商承祚教授题写。该楼曾为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办公用房。

▲容庚先生手书堂名 蔡秉瀚 摄

十友堂(Ten Alumni Hall),西北区537号,位于南校园中轴线西侧,东邻陆达理堂。因建筑和设备费出自马应彪、林护、李星衢、李煜堂、梅彩迺、黄世煦、黎拾义、邹敏初、邹殿邦、蔡昌等十位华人,人各万元,并与数十华侨、商会共同捐建,促成此举,故以“十友堂”命名,以为纪念。十友堂为三层加地下室建筑结构,总建筑面积(含地下室面积)2706.31平方米。

▲灯火辉煌的荣光堂 施运豪 摄

荣光堂(Wing Kwong Hall),康乐园东北区350号,1924年落成,总建筑面积2558.9平方米,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中轴线逸仙路东侧,邻近北校门。建筑资金主要由岭南大学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在省港等地募捐,筹款7万余元兴建。竣工后,为纪念钟荣光校长的卓越贡献,命名为“荣光堂”。1999年,荣光堂成为集饮食、住宿和小型会议于一体的服务用房。

广

▲广寒宫 李思泽 摄

新女学(New Girl's Dormitory),又称广寒宫,康乐园东南区210号,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园东湖南畔,邻近东校门。新女学建筑资金18万元,总建筑面积2922.6平方米(含地下室面积),落成于1933年9月。新女学大楼原为岭南大学女生宿舍,现为中山大学女研究生宿舍。

▲北校红楼 李思泽 摄

▲北校红楼 周林芳 摄

▲医学博物馆 李思泽 摄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原为国立中山大学医科所在地。北校园的红楼中,中山医学院办公楼,原为国立中山大学医科附属医院楼;医学图书馆楼,原为国立中山大学医科教学楼;此外,还有医学博物馆楼、保健科楼、动物场楼、老干处楼、武装部楼、将军楼、梁雪纪念堂等。

遇见那么几栋楼,那么几个人,那么几段故事。

于是,忽然间,会在光阴流转、飘飘转转之处,

等待光阴的潮褪去,时间的狂浪之下,

等待叩问的脚步如奔腾之马,追寻每栋楼背后的动人心弦;

等待回溯的记忆如拂面的春风,让时间的冰川让位、融化;

红墙绿瓦背后的故事像石底的泉水一样静静地等待着。

当建筑在时间的寒冬里凝固,

学人府邸

陈寅恪故居 杨昀 摄

▲陈寅恪故居一楼阳台 杨昀 摄

陈寅恪故居,即麻金墨屋一号(Mc Cormick Lodge No.1),康乐园东北区309号,坐南朝北,捐建于1911年,总建筑面积361.85平方米。位于格兰堂南草坪,现为“陈寅恪故居展览馆”。

▲黑石屋 郑育珊 摄

黑石屋(Blackstone Lodge),康乐园东北区306号,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中轴线逸仙路东侧,怀士堂东北向。由美国芝加哥伊沙贝·布勒斯顿(黑石)夫人(Mrs. I. F. Blackstone)捐建,落成于1914年,总建筑面积540.7平方米。曾为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长、著名教育家钟荣光寓所。现为中山大学贵宾楼,用作学校贵宾接待及会议场所。

▲模范村 蔡秉瀚 摄

▲宽广的草坪,修葺一新的红楼 周力勤 摄

模范村建筑群(Permanent Model Village),又称中国教授住宅群,1915—1930年间先后落成。现存13栋,分别为西北区509号、510号、513号、514号、515号、517号、518号、519号、520号、521号、522号、523号、524号。

……

赫赫红楼风,拳拳中大情。愿与君共睹中大红楼的四季流彩,同观昼夜交替下康乐园的穷通变化。听,动人的故事还在,流传不朽。

过往已往,未来正来。红堵翠阿,岁月留痕。

往事如烟,红楼情深却不语。你,可懂她……

《印象 · 中大红楼——红堵翠阿,岁月留痕》

岭南人杂志社编委会 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

2018.8

开学季

2018年开学季精品图书展

时间

2018年8月29日8:30—17:00

地点

广州校区南校园: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学生活动大厅/亲新广场;

广州校区北校园:新教学楼一楼;

广州校区东校园:至善园二号架空层;

珠海校区:教学楼架空层/岁月湖餐厅门旁。

福利时间

欢迎在留言区与大家一同分享你与中大红楼的故事

新生可分享入学感言

参与活动

截至9月6日24:00

优质留言点赞前五位的师生校友

小编将联系你

为你送上

《印象 · 中大红楼——红堵翠阿,岁月留痕》一本

end.

转载须注明出处

Hash:ea3e6546434b05c5ab1c2d27f458626f9b8a765c

声明:此文由 中山大学出版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