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洞战斗,曾生率领部队打退偷袭,日军首脑哀鸣:最丢脸的一仗

百花洞战斗,曾生率领部队打退偷袭,日军首脑哀鸣:最丢脸的一仗

作者:史倌

1939年1月1日,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

在此期间,日军一部沿东江河面经增城县仙村一带向广州进犯。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第3区常备队——这也是一支中国共产党掌握的队伍,在阮海天、杨步尧的指挥下,埋伏在仙村圩的竹园涌附近,打击行驶于东江河上的日军船只,击沉敌橡皮艇一艘,击毙日军十多人,缴获木船1艘和军用物资一批。

一、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整编

东江的抗日烽火,迅速熊熊燃烧。日军进入东江后曾洋洋自得的“势如破竹”,很快灰飞烟灭。

中央和广东省委十分关怀东江人民的抗日武装,为了加强对东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从延安等地抽调梁鸿钧、李松、卢伟良等红军骨干到东江工作,并在1939年2月成立中共东江特委,林平任书记。但为了适应统战工作的需要,中共中央指示这部分武装不公开使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名义。

这样,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于1939年4月改为第4战区第4游击挺进纵队直辖第2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于5月改为第4战区第3游击挺进纵队新编大队,曾生任大队长,卢伟良任政训员。他们虽然打着国民党部队的番号,但仍保持完全的独立性。 这种合法地位,更有利于发动群众和取得华侨及港澳同胞的支援。

这两支部队携起手来,东西呼应,如同两条刚劲有力的臂膀,不断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群众、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的支持下,这两支部队逐步发展壮大,不断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初步打开了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到1939年底,部队发展到七百人左右。

这时,第一次反共高潮的逆流到了广东。在东江地区,国民党顽固派先是想借日本人之手削弱曾、王两部,不料曾、王两部越战越强;后来,国民党顽固派又施展拉拢、诱惑的手段,也没有得逞。1940年3、4月间,广东国民党顽军纠集第186师和地方武装三千余人,以优势兵力向曾、王两部发起围攻。

这又是一场兄弟之间的血战,不堪细说。曾生、王作尧被迫率领部队突围。

这两支部队突围后,在向海丰陆丰惠东转移时,又遭到国民党顽军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最后两部仅剩下一百余人。正当部队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6月初,廖承志由香港转来中共中央书记处5月8日电示,指出目前全国尚是“拖”的局面,国民党还不会整个投降和分裂。曾、王两部应回到东宝惠地区,在日军和国民党军之间,大胆坚持抗日,也不要怕打摩擦仗。

根据这一正确指示,曾、王两部于9月返回宝安

为加强部队的领导,广东省委决定林平兼任曾、王两部的政委。9月中旬,东江特委和东江军委在宝安县上下坪召开了部队干部会议,确定坚持开展敌后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将曾、王两部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 会后,他们分别挺进东莞县大岭山区和宝安县阳台山区,建立根据地。

二、部队进入大岭山区,引起敌军很大震动,于是日伪军反击偷袭

1941年6月10日下午,太阳正慢慢西沉,巍峨的大岭山脉显得格外宁静。

大岭山区在东莞县西南部,广九铁路以西,东莞城以南。莞太公路从山区的西面边缘绕过,宝太公路在山区西南面,莞樟公路自西北边缘向东行。大岭山区的东南面与宝安的阳台山遥遥相对,两地相距约十二公里。这个山区有大岭山、莲花山、水滚山、摊尸山、莲花山等许多山岭,地势十分险要。

这时,在大岭山东面的百花村口,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大队大队长曾生正慢慢地走着,他结实的身子在茂密的荔枝林中若隐若现。只见他时而左右张望,时而若有所思。

进入大岭山区的是曾生率领的第3大队,下属3个中队和1个短枪队。第1中队代号“虎门队”,彭沃任中队长,陈胜任政治指导员;第2中队代号,大华队”,陈其禄(后为符东)任中队长,陈一民任政治指导员;第3中队代号“西征队”,谢阳光任中队长,陈明任政治指导员;短枪队翟信任队长。全大队共二百人左右。

部队进入大岭山区,积极打击敌人,清匪锄奸,打退敌、伪、顽的多次进攻,声威大震,引起敌人很大震动。

这天,在村里开了一天民运工作会的曾生,此时脸上略显疲态。

刚才,他接到地方党送来的情报,说东莞城、厚街等地的日伪军进行集结,可能要向中心区进攻。 因此,曾生顾不上吃饭,就带领两个替卫员四处巡视,布置工作。

当时,林平带着领导机关驻在大王岭村,副大队长邬强带领“西征队”保卫领导机关;“虎门队”驻在大沙乡的长圳村,负责对北面的日伪军和金枯岭方向的顽军警戒;“大华队”驻在大环村,负责向莞太公路方向的日伪军警戒。

尽管一夜无事,但将近拂晓时,曾生还是不放心,派了一位民运队员到大环村去联络“大华队”。

没有料到该队员去后没有几分钟,即返回报告:大环村方向发现日军。

原来,日军驻东莞城的长濑大队四百余人和伪军二百余人,趁着月色,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分两路进攻大岭山中心区。其主力从东莞城向南经上下山门、髻岭,直插百花洞;另一路从莞太公路的桥头向东经横岗、光头仔、伯公坳、大环迂回,准备在拂晓时合击百花洞。

曾生立即率领抗日自卫队登上百花洞西南的小山头,并派人到大王岭去通知林平等人。

这时,日寇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百花洞,大队人马正从髻岭向这里驰来:一部分占领了百花洞西北面的山地,一部分沿着田埂逼近。骄横的敌酋长濑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在前面,神气十足地挥舞着指挥刀。

看着日寇耀武扬威的样子,抗日部队指战员们气就不打一处来。机枪班班长吕苏屏住呼吸,沉着地对准目标,一梭子过去,长濑随即人仰马翻,滚倒路旁。敌人原来以为抗日部队还在睡大觉,没有想到未进村就遭到猛烈的打击。一部分敌军慌忙就地卧倒,利用田埂进行抵抗,向百花洞左侧的荔枝园前进,并掩护另一部分敌军抢占北面山地。

这时候,大公岭、髻岭、连平、大沙等地的抗日自卫队闻风出动,占领了附近的山头,用猛烈的机枪、步枪火力压制敌人,配合作战。

三、广州日军首脑哀鸣:“这是进占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虎门队”在大公岭抗日自卫队的火力掩护下,向敌人发起猛烈冲锋。由于果树茂密,敌我双方都难以观察,“虎门队”冲锋部队在村北面的荔枝园,与日寇突然遭遇。“虎门队”气势勇猛,吓得日寇掉头就跑,退向荔枝园北面的高地。

一个来不及跑的日军军曹举起马刀向班长吴提祥劈来,吴提祥眼急手快,闪身躲过,一枪把他打倒。

“虎门队”冲锋部队很快又把这股日军包围。可惜在这关键时刻,机枪撞针打弯了。班长张兴是个泰国归侨,心急如焚,带领全班冲向敌人,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历代祖宗开拓了广大的疆场,流着血汗辟植了这一大片广阔的田园,怎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断送?我们要做炎黄的肖子贤孙!”

这是南洋华侨为支援祖国抗战,进行募捐而演出的《光辉海子》一剧中的台词,它呼出了海外侨胞的心声。

港澳同胞和侨居国外的炎黄子孙,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祖国的侵略、对同胞的蹂躏,人人义愤填膺。他们团结一致,抵制日货,募捐筹款,购买作战物资支援抗日战争;有的还组织回国工作团、青年战时服务团,回国参加抗日工作;有的参军、参战,在祖国的土地上直接打击敌人。

无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谱写了一曲炎黄子孙“忠爱祖国”、“尽瘁祖国”的赞歌。 他们的光辉业绩,永存在祖国的抗日战争史册上,万古流芳。

“虎门队”和大公岭抗日自卫队占领了荔枝园和百花洞村北面一角,凭借有利地形,用火力把小高地上的日军压制在棺材坑和茅草丛中,动弹不得。

曾生对率领“西征队”从大王岭赶来会合的林强说:“这次日本鬼子来势汹汹,看来目标是我们领导机关,要打一场大仗了。你赶快指挥‘西征队’和‘大华队’配合‘虎门队’作战”。

于是,“西征队”在大环以南,“大华队”在大环以北,占领山地各个要点,在抗日自卫队的配合下,打击大环东北面山地上的敌人,堵截敌人西面的退路。这时,驻在附近的第5大队的“铁路队”和“石龙队”以及其他各乡的抗日自卫队,也纷纷赶来参加战斗。从髻岭、连平、大环到百花洞、大公岭一带起伏的山头上,全是抗日军民,不断地向被包围的敌人射击。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喊杀声,响彻了田野山间。

下午,敌人疯狂地向抗日军民阵地开枪、开炮,打掷弹筒,施放烟幕弹,发动几次冲锋,企图掩护逃跑,但都被打了回去。

黄昏,被包围了一天的敌人,仓皇焦急,放出军鸽向驻石龙的联队部求援。军鸽飞经大沙时,被大沙的抗日自卫队打了下来,日军求援的报告和附图都被抗日军民缴获。

在夜间,抗日军民组织小分队整夜轮流袭击,打得敌人胆战心惊。

第二天上午,敌人出动飞机空投粮食、弹药,但大多数落在了抗日军阵地上;惊慌万分的日军又试图向连平方向突围,也被抗日自卫队打退了。

下午,日军从广州、石龙出动步兵、骑兵一千多人来救援。在日军猛烈的炮火和烟幕弹的掩护下,被包围的敌人才夺路脱逃。

此战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以下五十余人,而抗日军民仅伤亡了7人,取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 广州日军首脑哀鸣:“这是进占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第3大队取得百花洞战斗的重大胜利后,日军暂时不敢进犯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而把“扫荡”的重点转向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

作者简介:史倌,高校历史老师,历史研究员。长期耕耘于党史、军史、战争史。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交流批评。

Hash:d2c5f7e76e3f837f578180f60d7cbbf25d3803f2

声明:此文由 冲锋号新观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