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礼绽黄埔

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文明实践更接地气。受访者供图

文明之花正在黄埔区各街镇、社区绽放。

在文冲街,广州幸福里从群众需求出发,将岭南“乡愁”与红色文化相融,百年古村兴起文明新风尚。

在长州街,学习实践大篷车成为移动式文明实践站,群众在哪就开到哪,处处都是力行文明实践之地。

在云埔街,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的“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连接各方优质资源,多方参与,实现共治共享。

各街镇、社区从各自的资源优势、辖内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用心用情用智,积极探索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工作路径模式,既创建为民,也创建靠民,以基层的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来自基层一线的创新探索,正推动黄埔的文明创建工作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共建城市文明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钟晓宇

按需施策▶▷群众需要什么,基层就做什么

“幸福里再创幸福,不忘初衷。”一曲《我在广州幸福里》,描绘了文冲街坊的新生活,也展现了他们对于“活力文冲”的新期待。

歌词中的“广州幸福里”如今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网红打卡点”。特别是今年文冲街“幸福之源”党风家风馆、党刊百年文脉馆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馆后,不少广州市民慕名而来,赞叹广州幸福里既是一处有“乡愁”、有活力的古建筑群,又是集展览、教育、培训、体验、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红色阵地。

文冲有着800多年历史,特别是陆氏大宗祠,是村里人庆贺重大节日或举办大事的场所,融入了世世代代文冲人的集体记忆。但随着社会发展,群众需求也应时而变。文冲街道公服办主任刘志宇介绍,除了重大节日外,古建筑群平时多处于闲置状态,而村民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日常处理街道事务的需求颇为迫切,于是活化利用古建筑成为破局新思路。

说干就干。今年4月,“广州幸福里”提升项目应需而动。其中,“幸福之源”党风家风展就基于古建筑群内6座古祠堂打造而成,让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水乳交融。更让人惊喜的是,售卖零售饮料的无人车穿梭于古建筑群间。每逢周末,古建筑旁还会上演水幕电影,“数字生活”走进了这个百年古村。

“群众需要什么,基层就做什么。”刘志宇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从群众的新需求出发,结合现有资源“花小钱办大事”。

基层文明实践,不仅要以文化人、满足精神需求,也需急群众之所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文冲街探索与辖内的创新项目合作。近年来,百度阿波罗等项目落地运营,文冲街迅速落实“项目一落地,党建就跟进”,在百度阿波罗入驻园区后,便迅速指导该公司组建了党支部,积极参与园区“大党委”、街道“大党工委”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目前,文冲街已与百度阿波罗、洋城社工等搭建“智慧养老”羊城档案分级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市率先引入“养老智慧屏”,服务4000余名居家长者。“只要老人发生突发紧急情况或者有需求按铃,就会将信息发送到颐康中心,我们会立即安排上门服务。”广州幸福里的工作人员向公众展示着社区智能养老的运作模式。

在不断满足群众新需求的过程中,广州幸福里已成为“一站式”服务站。如“幸福之源”党风家风展的展馆空间同时叠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事好商量党员议事厅、长者饭堂等服务及活动功能,正打造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润物无声▶▷群众在哪里,阵地在哪里

“到黄埔去,享住长岭!”长岭街道党工委书记沈凯介绍,长岭地理位置优越,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今年,广东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总长67.8公里的长岭国家登山步道亮相于此,向四方来客展示长岭依托良好山地生态基底而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最近,登山健身步道还发挥弘扬健康文明新风尚的功能。“现在的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不仅是绿色步道,也是文明步道。”沈凯表示,长岭街道着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元素融入到登山健身步道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将绿色资源与红色文化结合,深入开展文明实践。

例如,步道途经的知青岁月文化馆,让途经群众参观了解当年岭头农场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感悟“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此外,长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选址辖区唯一商圈——萝岗敏捷广场,实现了与商圈无缝对接,实现互相引流,推动文明实践更接地气。

长洲街道,学习实践大篷车开启了又一新模式。作为全国首个多功能、移动式文明实践站和党史学习讲堂,学习实践大篷车首站驶进长洲街,拉开了学习实践大篷车走进黄埔系列活动的序幕。“群众在哪里,大篷车就开到哪里。”长洲街道党建办主任秦应威介绍,学习实践大篷车作为活动依托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其可移动性的特点,成为红色经典大看台、学习宣讲大讲台、专题展览大展台、知识普及大擂台、为民服务大平台。

登上大篷车,便可参与移动智慧广州党建文化体验展,车内设有金句学习区、AR体验区、互动学习区、学习书吧,通过AR人机交互,实现双人竞答、VR逛馆等互动体验。

秦应威表示,他们始终坚持理论宣讲大众化,助力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最后一公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群众更易于接受。此外,长洲街还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推动长洲红色文化与工业文明、慢岛风情深度融合,游玩过程也是一场润物无声的精神洗礼。

放眼黄埔区,目前已建成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17个街镇文明实践所、144个村居文明实践站、10个点状文明实践驿站,初步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大阵地、四级网络全覆盖,110多万社区群众和企业员工受益。

服务群众、服务企业15分钟生活圈已然形成,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的阵地就延伸到哪里。

全民参与▶▷既要创建为民,也要创建靠民

“文明黄埔标志的设计与什么融合?”“梅花。”“恭喜答对,送您一份小礼品。”最近,黄埔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区宣传系列活动相继走进全区22个社区普及宣传文明创建知识。新颖的活动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踊跃参加,一张张笑脸成为街头巷尾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打通文明创建“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者、好人典范、巡查队员组成志愿服务小分队,通过“文明来敲门”入户宣传的方式,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向居民派发宣传资料,普及文明创建知识,大力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行为,将文明创建知识送上门。

黄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谭致远表示,在文明创建工作上,黄埔区不仅坚持创建为民,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更坚持创建靠民,从行业从业者到社区志愿者,从热心居民到党员干部,要举全区之力,聚全民之智,朝着文明创建的目标大步前进

“一开始我什么活都自己干,后来我逐渐认识到,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大小事情包办可能最后一件都办不好。”云埔街道誉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璇回忆起自己刚到任的工作经历。后来他转变思维,冲锋在前的同时,也当好“指挥棒”,把每一颗螺丝钉放到合适的地方,让社会各界参与进来。

例如,周璇从党员志愿服务着手,将社区志愿服务变成亲子活动,积极与玉岩中学、广汽等学校和企业开展结对共建,吸引了周边社区的党员积极参与。“现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的正能量声音越来越多,居民能主动宣传社区工作,帮助社区、物业开展工作,整个社区开始进入良性发展。”周璇惊喜于全民参与带来的改变。

今年以来,在全市多项文明指数测评中,黄埔区实地测评和入户调查指标均名列全市前茅,让人民群众从生活的点滴变化中感受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的诚意和暖意,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

“群众的事由群众商量着办,这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玉树社区逐步建立。”联和街玉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龙沃杰介绍,该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以来,以“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为宗旨,形成社区特色服务。社区居民正是在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中拧成一股绳,群众通过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增强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全民参与下,黄埔区的志愿服务全面开花,不断擦亮“靠埔青年”品牌,继续提升“黄埔铁军、广州街坊、巾帼义工、金雁少年”等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区共成立志愿服务队200多支,注册志愿者5万余人,参与志愿服务年均60多万人次,正朝着将黄埔区建设成为“志愿之城”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Hash:5f03458c82761812968c4b0e71a621aa8b034c00

声明:此文由 南方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