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红色史迹——中共增城敌后(沦陷区)县委旧址

点击“广州市情”关注我们

云山珠水间

党旗百年红★

广州红色史迹——中共增城敌后(沦陷区)县委旧址

中共增城敌后(沦陷区)县委旧址位于广州市城区新塘镇坭紫村,距新塘镇城区约3公里,是东江河畔的一条偏僻村庄,隔江对面便是东莞水乡中堂镇地域。小村建在河边,村前积聚了大量的泥土和各色沙粒,日光照射沙泥发出七色紫霞光,故取名坭紫村。抗战时期,全村有186户740多人,村民大多数是佃耕农,或从事打石、烧砖瓦工作,深受日伪、封建地主的重重压迫和剥削,生活十分贫苦。

鉴于坭紫地理位置的优势和群众基础较好的因素,1942年7月,增城敌后(沦陷区)县委便移驻这里。县委书记谢学筹居住过的房子,便是当时增城敌后(沦陷区)县委机关所在地。

1942年5月,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根据前东特委的决定,撤销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成立中共增城敌后(沦陷区)县委,郭大同任书记,刘志远任组织部部长,张国强任宣传部部长,负责领导沦陷区的党组织和人民抗日斗争。县委机关设在禺北(黄埔区)罗岗元贝村,下辖永和禾塱党支部和油麻山党支部。同时,前东特委指示增城敌后(沦陷区)县委,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广州市郊和广九铁路沿线一带。

为了开辟新塘和广九铁路沿线地区的工作,前东特委从东莞水乡地区抽调了一批党员干部,派到新塘一带工作,为增城敌后(沦陷区)县委机关移驻坭紫村做准备。

1942年春,东莞水乡党组织派苏爱庭返回新塘坭紫村开展活动。他的任务是:做好群众工作,建立和发展地方党组织,开辟革命据点,建立两面政权,安置和保护好上级派来的领导,为县委机关移驻做好准备。苏爱庭回到坭紫村后,经常深入村民中,联络感情,得到了村民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在1942年5、6月间,苏爱庭以白皮红心的面目担任了久坭乡副乡长兼坭紫村村主任,在坭紫村建立了两面政权,为县委机关移驻坭紫村打下了基础。

在建立坭紫村活动据点的同时,东莞水乡根据东江特委的指示,在1942年春派遣了李明培、卢民伟两位同志,到达距离坭紫村不到2公里的田心村活动。不久,党组织又安排了廖安同志及后来的陈秀同志到达田心村活动。在田心村活动的地下党员通过开办农民夜校,从中吸收进步青年,建立了党的外围群众组织,为党组织在田心村活动打下了群众基础。

1942年上半年,东莞水乡区委书记钟育民,多次前往坭紫村和田心村,指导地下党员开展工作。经过努力,新塘地区新开辟的坭紫村、田心村活动据点,已经有了一定群众基础,并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具备了隐蔽精干的条件。是年7月,郭大同调离增城,前东特委派谢学筹同志接任中共增城敌后(沦陷区)县委书记,同时,决定把县委机关移驻新塘坭紫村。谢学筹到达坭紫村后,化名张文,以教师职业作为掩护,领导增城沦陷区的党组织和人民的抗日斗争。

增城敌后(沦陷区)县委旧址经过修整,于1996年7月被评为增城区一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章来源:《广州红色史迹》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编

【云山珠水间 党旗百年红】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杨梅潭伏击战遗址

从化县革命政权吕田乡人民政府、从化县人民政府遗址

解放良口圩之役旧址

解放从化的云台山战斗遗址

从化革命烈士纪念碑

东江纵队游击队活动地青云书舍旧址

增城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新塘支部遗址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增城县委遗址

中共雅瑶支部旧址

关注我们★

Hash:9c55c812dc99f4feee67609f3f7e10a86821481e

声明:此文由 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