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阁脚底下这块石头,竟然这么有历史!

· 石碑 ·

镇江阁附近的滨江步道,有一块残缺的石碑。石碑宽约50厘米,高约30厘米,石碑上有多处裂痕,右下角已经残缺不全,碑上大大小小刻了10列90多个字。在众多的青石板中,这块石碑毫不起眼,直到记者提醒,市民才有所发觉,小心绕过。

▲点击观看视频

滨江步道上人来人往

加上露天下风吹日晒

石碑上的碑文大多字迹模糊

只有中间的“仰通知”

三个大字清晰可见

石碑记载了什么?

市民们感到好奇

残缺的石碑,工整的碑文

它们记载了怎样的历史呢?

记者辗转走访找到

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罗洪波先生

罗老告诉记者

早在10年前,他就发现了这块残碑

在翻阅了大量文史资料后

他认为

这是当时政府发布的一则官方通知

罗老告诉记者

石碑右侧

刻有“三级记录四次会”的字样

说明这则通知

是由官府经过会议商议决定

石碑左侧刻的“码头晓喻”

则是告知码头老百姓的意思

官府为什么要立碑文?

罗老介绍

这还得从镇江阁说起

在百余年前

镇江阁段是宜昌的镇川门码头

帆樯如林,水运繁荣

这里是连接巴蜀与湖广的运输要塞

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罗洪波

当时镇川门这儿,是荆沙帮,湖北荆沙帮的码头,当时川帮的码头在西坝。川帮的码头不够用,受到一些局限,这样他们川帮就跑过来,跑到镇川门这里打码头。就是双方械斗,持扁担、器械械斗。

罗老所说的打码头

就是荆沙帮和川帮

为争抢码头而进行的武力械斗

这场械斗的结果

以川帮挑衅失败告终

可是,官府却判定川帮取胜

最终官府决定

将镇川门码头的管理权

从荆沙帮手中收回,交给了川帮

并郑重的制作了这块石碑

安装在码头上,对老百姓广而告之

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罗洪波

我建议博物馆入馆入库保存,宜昌因为各种建设,很多东西都毁掉了,这个在宜昌市弥足珍贵的,特别是研究码头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记者:龙婕 徐明明 编辑:郑蓉

Hash:847d733deb6babc911da8ef1502e92dd3ed2ef77

声明:此文由 三峡广电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