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青龙寺大殿建筑年代的新发现

青龙寺位于四川芦山县北18公里的龙门乡,寺内原有文昌宫钟鼓楼、厢房、大殿等建筑,现仅存大殿,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此前,一直将青龙寺大殿认定为元代建筑,主要依据有三点。一是1986年维修时发现大殿部分板瓦上戳印有“至元一年”“至正十二壬辰年造”“至正十三”等年号。二是寺内保存的一对门枕石鼓上,刻有“大元至正九年”铭记。三是大殿内有墨书题记,当时辨认为“□□□□□年岁次癸亥二月仲春下刻朔二十六日明星黄道吉辰重新竖立青龙寺宝殿一所”,并根据“癸亥”年推测开头看不清的5个字为“大元至治三”,即认为大殿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其中第一点依据的瓦片是可以在后世维修中反复使用的,不能作为大殿本身主体结构的年代依据。第二点依据的门枕石是属于寺内其他建筑的构件,也不能证明大殿的年代。只有第三点依据的建筑题记与大殿本身的主体结构直接相关,然而根据古代纪年的常规格式,明显可以看出,以前辨认的“二月仲春下刻朔”中的“下刻”实际应为记朔日的干支。查元至治三年二月应为癸亥朔,可是“癸亥”二字会被误认为“下刻”吗?根据误释的字形,我们认为原文很可能是“丁亥”。这样一来,原先推测的“大元至治三年”就不成立了。那么,殿内的题记究竟写着什么?大殿的建筑年代究竟如何呢?

图一芦山青龙寺大殿现状

带着这些疑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代建筑研究所于2018年8月赴芦山青龙寺现场调查,通过红外摄影技术新发现了一批纪年材料。此次调查在青龙寺大殿室内共发现13处题记,其中11处书写于木构件上,2处书写于竹编隔截壁的抹灰面上。以前认为是“元至治三年”的这条题记,书于大殿明间前金柱之间的屋内额下皮,通过红外摄影可以清晰地看到题记实际为“維大明正統捌年歳次癸亥貳月仲春丁亥朔貳拾陸日明星黃道吉辰重新豎立青龍寺寶殿一所……妙智……在者”(图二)。此题记明确证实青龙寺大殿“重新竖立”于明正统八年(1443),“重新竖立”很可能是指完全重建。此外,前檐明间右侧补间铺作的挑斡下皮书有“大明正統六年七月十九日本寺釋子圓議……”,前檐明间中间补间铺作后的大挑斡下皮书有“……甲子年新春初九日結緣□監修里長駱……老人程坚……”,其中“里长”和“老人”是明代乡里职事,此甲子年有可能是正统九年(1444)。这两条题记印证了明正统年间重建大殿的事实,并透露出一些工程进度的情况。五架随梁等处写有众多捐财物的信众名字,主要的姓氏有骆、牟、张、杨、乐、高等,其中骆姓是当地旧有姓氏,在原属青龙寺的一对门枕石铭文中也有骆姓家族的人名。门枕石现藏于芦山县东汉石刻馆,风化较严重,一件刻字6行,原有“大元至正九年”等字,现仅能辨识“大元……/岁……/……/……/青龙……/造僧……”,另一件刻字6行,每行约5-6字,“道远居……(骆)/志坚室(□氏)/弟骆志德室/肖氏上同(父)亲……/忠母亲……/家等谨施”。铭文中的骆某忠、骆志坚、骆志德一家并没有出现在大殿的题记中,题记中也没有类似字辈的人名,说明大殿的信众题记与元代石刻同期的可能性很小,与明代纪年题记同期的可能性则较大,说明大殿内的大部分题记应该是明正统年间重建时统一书写的。有题记的竹编隔截壁位于左缝梁架的五架梁、三架梁及瓜柱之间,题记似为多次写成,出现有多次“翻盖殿宇”“翻金纲殿”“翻大殿”之类的记载,并有捐资信善、僧人、工匠名录,《四川文物志》记录了其中一段“大明崇祯十六年十月十五日重修辉殿翻盖殿宇会首姓名”,现在前半段的纪年已被新石灰抹掉,但大体还是可信的,这些题记应是后期历次翻修屋顶时留下的。

图二青龙寺大殿纪年题记

那么,青龙寺大殿有没有可能在明正统年间的重建中,使用了部分更早时期的构件呢?以往的研究中,已经有学者在青龙寺大殿为元代建筑的前提下,认为其主体结构存在不同时期的构件。王书林根据前檐铺作与山面和后檐的简繁及用材差异,认为“其山面和后檐改动较大,很可能为明代改修”,还认为前檐次间补间铺作里跳的挑斡“无拉接或承重功能,与室内梁架也无逻辑联系,因此推断其可能为后代改建”。如果将这些现象放到大殿为明代重建的前提下来看,或许有可能前檐铺作在挑斡以下的部分利用了元代的旧构件。此外,双步梁上的瓜柱、翼角部的角梁、大刀木、虾须等构件,从用材和形制上看,应为清代改换的构件。屋面部分经过1986年、1990年翻修,又在2008年地震后完全改造,从椽子到瓦件已经毫无历史痕迹。当然,究竟哪些部分是明代原构,哪些是后期改动,是否利用了旧料,这些问题还需要与周边的芦山广福寺大殿、芦山白塔寺大殿、芦山姜维庙平襄楼与大殿、邛崃石塔寺大殿等建筑进行比对,做进一步的研究。

此次新发现的纪年材料,丰富了芦山青龙寺大殿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证实了大殿重建于明正统年间,为青龙寺大殿的修建史找到了一个最为关键的时间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探讨青龙寺大殿的原构、旧料再利用、后期改造等问题,该地区的建筑形制发展序列也因此需要重新审视。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图文编辑:芦山热线

Hash:3a2a48cae1557d57f3c867ab6b442deea86d7480

声明:此文由 芦山热线_wtg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