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濛阳

《古韵濛阳》文/ 杨本民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流传千古的《诗经》带着今人,走进悠悠然,等待天黑之后,吹烛拔蜡的田园生活;依旧有着翠竹野树的林盘,守候在清澈的溪边水岸,散布在绿绿的禾田旁,等待着闲暇时的乡民,遥看天空星辰斗转,竹篱茅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书声一片。

这是亘古千年的守望,川西坝的天空仍如古蜀时那般高远,仍像渔凫承接柏灌,进入平原以前那样安静和明澈,唯有与天地无言。我认识一位当地的一位朋友,总想把曾经耕耘过的濛阳,用自己的笔画出来,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我无法评论他的画,以为耐看,虽不秀气,却有一种味道,线条里透着川西坝的灵气,仿佛虫蚀古木般,给人以久远的追忆。

于是,我走进濛阳,被今人称为一个各种资源多元汇流的地方。这片田野的稻谷,这片土地的清澈,这片天空的鸟鸣,这片林盘的人家。林盘深处,一株高大的皂角树,巨大的树冠遮掩水弯处的小石桥,还有一条大路,弯向远方。

树是老树,镇是古镇,四川彭州市的一个老镇,千年未变其名,濛水绕镇而过,老街建筑还是清末民初时代居多,多为立架式小青瓦平房。我步入它的集市,蔬菜、禽蛋、干鲜等等,买的,卖的,人声鼎沸,络绎不绝,很纯粹的热闹;热闹里混杂着一种久远的生活滋味,让人从各种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中,穿越回一个淳朴的时代。

濛阳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背依神秘的龙门山,先哲们在这里安家立命,繁衍生息,时光静静地流淌,漫过阡陌,乡居林盘,带走旧事,沧海桑田。自从古代蜀人选择这个地方,便用自己的方式经营这块土地,一切都与水有关,它最繁华兴盛的时期恰恰是水脉最多最旺盛的时候。古人这样记载这个地方: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是以蜀川人称郫、繁曰膏腴。军屯屯兵,三邑屯粮,这是彭县流传千年的民谣。三邑街,始建何时已不足考,曾有碑记:原名柏下,码头始于三国,是旧时彭州,大宗货物进出的重要通道。从三邑场出发,沿清白江下行,经广汉向阳三水金堂的清江到达金堂赵镇,全长35公里。有人这样说,濛阳之所以热闹,得益于三邑码头,繁县濛阳几经兴废,唯有水码头已有千年,自古水运兴旺,方圆百里货物在此集散,顺流而下可达金堂,泸州重庆,甚至更远。

濛阳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孕育了乡村的文明。巍巍庙宇,峨峨祠堂;煌煌书楼,幽幽书院,东南西北四条大街,街道方位朝向端准,城邑形制。四门城口曾建造有栅门,栅门的门楣上分别书有“恩沐东皇”、“熏风南来”、“仁沾西伯”、“众星北拱”等匾额。镇外北一带和镇外东谭家碾一带,残存的旧时城墙遗址。多少年来,这一切呵护着历代乡民的生老病死,天不变,道也不变,乡村精神完固,乡人藉此颐养天年。

在濛阳镇境域内的竹瓦街一带考古发掘中,发现出土蜀族先民的聚居遗址,出土不少青铜酒器兵器和陶器,器皿纹饰和铭文字体为商代及周朝初期的金文体,专家确认为商末周初之物。文山村挖掘具有一定规模且建造十分精美的汉代家族古墓群,墓室中有汉代陶制人俑、摇钱树基座残块等,不少随葬物品。足以证明,早在汉代,濛水两岸已是一个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古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濛阳镇境域内古迹众多,坊间歌谣云:“东塔南桥西石头,北街有个魁星楼”。说的是濛阳镇四门的古建筑,即:东门有东塔寺;南门有栅门石南桥及字库塔;西门有奇灵的圆石头;北街有座巍峨的魁星楼,上曾有联曰:人皆怀和氏璧,握隋侯珠,岂矜同辈称高手;我有泣鬼神诗,惊风雨笔,肯信先生不点头。

濛阳镇的街上,座落着四川会馆、陕西会馆、黄州会馆福建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等七大会馆。如今,北街上的广东会馆南华宫,尚存雄伟气势的殿宇;精美繁富的屋檐撑拱雕梁,以及浑然挺拔的擎梁柱和磐石般的柱础,无不让人遥想到当年的兴盛和辉煌。距南华宫几步之遥的福建会馆天后宫旧址,荒草丛生,仅存的南北钟鼓双亭楼阁,傲然对峙,虽历经岁月风霜而摇摇欲坠,可仍不失昔日之英姿。也许还能在这里,通过残损古旧的瓦当,和那斑驳金粉尚存的雕梁,追寻川王宫禹王宫、文昌宫三元宫、三皇宫、土主庙、将军庙、盐神庙等庙堂馆所的遗影。

濛阳的民居,没有赫赫彰显的门庭,以及砖石高捲门楣的门洞。穿进长长的甬道,可见洞开的古朴天井,有的是两进的“日”字院落,有的是三进的“目”字院落,甚至为四合院,或是五重四天井院落。跨进宅院,窗棂、撑拱、挑梁、垂花雕饰得十分讲究而又十分精美,带着兽头模样的滴水瓦当,小青瓦拼结的梅花墙头领,天井下碧渊似的绿水鱼池,布满着青苔的锦致花台,和那种植的奇花异草,这里面藏着住户人家的富有和他们对生活的享受。参差错落有致,尽显青瓦被覆屋顶,而魁星楼阁“鹤立鸡群”,这是濛阳镇上的标志性建筑。魁星楼共建有三层,其上再加盖有高耸的弁顶。登楼倚栏凭窗,光泛阁楼,四面来风。可极目平川秀色,观阡陌良田,望流水茅舍林盘。

濛阳有市场,至少一千多年历史,不仅仅曾是县城所在,主要得益于交通发达,乡土经济繁荣。早年有酿酒、水食、杂货、行嫁、屠宰、理发、五金、布匹、药业等。街上饮食业以范家的鑫记、汪家的洪盛园、杨家的鸿发店为最大;旅店10家,主要是王家的安详、杨家的鸿发、张家的鸿兴;茶园25家,较出名的名号有临江、中道、来薰、承天、进益、东顺等。

按旧时里程,濛阳所在地均距离周边县城彭县、新都、广汉、什邡有着相同距离,是四县交往必经之要道。附近的广汉南兴、新都军屯、什邡马井以及彭州的三界、九尺等镇的农民、商贩,惯赶此场。全镇设有竹木等市场25个,逢4、7、10为场期,每场竹木销售上万斤,少数用于当地建房,大部分被商贩买走,销往他地。当地出产的濛阳白布,以春秋两季销售最旺,也带动当地农妇织布行业。前不久,与郫县一位朋友交谈,他几次说到濛阳白布,只因他的祖上曾经经营布匹,爷爷经常到濛阳进货,在川西坝一带很有影响。这一带人们的衣着,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男性一般穿濛阳布制作的衣服,头戴布帕子,腰间拴布制围腰,脚蹬边耳子草鞋。妇女着二马裾,头顶用白布或蓝布叠成的首幅,拴园头褡褡围腰,上结一纽襻。

离开濛阳的时候,秋阳正好。独自在回城的乡野路上,的确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这里有着鲜亮地景致,艰难的生活,善良的人情,更有顽强的生命力,于痛苦中看到微茫的执着,以及朴素的生死观。前人血泪斑斑所肥沃成的土地,我们须祭拜。花朵,有朝将落土,继续肥沃这片土地。千年之后,百花或将怒放。

作者:杨本民

杨本民,四川彭州人。成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出版散文集,即将出版长篇小说,参与地方文史类资料编撰。

更多作家原创精美文章,请关注忆书香微信公众号:shuxiangscn

书香世家原创文学网:www.shuxiangs.cn

Hash:86a48ecacb5f595786bde2e07ac9d163d9863126

声明:此文由 书香世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