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瑞雪映襄阳 踏雪寻梅古隆中

2018年,多年难遇的一场大雪让古城襄阳惊艳了时光,美的让人心醉。趁着周末踏雪而行,走进位于襄阳城西郊的古隆中,难免会想起三国旧事: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冒着鹅毛大雪去寻访有着“卧龙”之名的诸葛亮,恰遇他的岳父黄承彦老先生在大雪纷飞的小虹桥上高吟“骑驴过小桥,独吟梅花瘦”。故事里的人和事如在身边,真是别具一番景致。古隆中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三国时期诸葛亮青年时代和其叔父躬耕隐居之地,诸葛亮在此地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隐居长达10年之久,之后的刘备三顾茅庐被世人传为佳话。

隆中牌坊作为古隆中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其建造材料为青石开榫组装而成,依外观形式为柱不出头有楼,四柱三牌楼式。背阴写着“三代下一人”,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近千年来唯一的人物,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穿过牌坊,来到了诸葛亮年轻时的躬耕田,只见小山坡上梅花开得正旺,一阵阵暗香浮动。

  雪是对梅最好的赞美,梅是对雪深沉的思考。雪中的梅,并不会变成一个哲人,诗情画意中,它只是一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梅。

大雪之下,翠绿的竹林依旧挺拔。

当年驻军新野的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才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可以说,隆中就是三国文化的源头。

隆中景点起源于西晋。明代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

  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头高昂,一头缓缓下垂,型如卧虎;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涧小溪流水潺潺。雪后景更美。

  隆中山峦叠翠,溪水潺流,一派田园风光,罗贯中曾这样描写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明朝吴绶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三顾堂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襄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与古隆中毗邻的还有一处幽静之处——广德寺,也是湖北佛教历史上著名的十方丛林。广德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初名“云居禅寺”。明代成化年间因明宪宗御笔亲赐“广德禅林”牌匾,遂改称“广德寺”至今。

多宝佛塔为寺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其建于明弘治七年,为砖石仿木结构,通高约17米,由塔座、塔峰两部分组成。塔座高7米,成八角形,塔的上下内外共嵌有石雕坐佛45尊,故称多宝佛塔。

Hash:1054e112ea4a3d90d804989f7f708793d9cc6aff

声明:此文由 襄樊咩咩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