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东莞明代墓葬是怎样的?

近年来风靡一时的盗墓小说和电影,让不少人有了“拿起洛阳铲往荒山野岭一挖发现宝贝”的幻想,也曾怀着猎奇的心情猜测我们所站的地下,是否有机关重重的墓葬密室,让人无限遐想。

近期,大朗镇在征收拆迁东莞中子科学城松山湖实验室建设用地过程中,在该镇屏山社区居委会火竹坑山岗山腰处发现一座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的明代灰砂墓葬,让我们可以对东莞明代墓葬一探究竟。

1

直击考古现场:

及时考古勘探,配合中子科学城建设

东莞中子科学城位于松山湖片区,是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东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战略平台之一。其中,作为东莞中子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首批4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落地大朗镇屏山社区。

根据《文物保护法》,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需事先报请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在发现古墓葬后,大朗镇宣传文体局对该处进行保护,加强了巡查,并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报送挖掘清理的请示。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依法向省文物局请示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对该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并对古墓葬进行考古清理。得到省文物局批复同意后,对墓葬进行了清理,使东莞中子科学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征地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明代袁奇瑀墓清理前状况(南-北)

古墓葬清理后全景(俯拍)

古墓葬月池下护坡(北-南)

古墓葬剖面照(北-南)

2

揭秘墓主身份:墓碑上记录的那些事

看到此处,估计大家都已经在好奇上述古墓葬墓主的身份了。考古清理中,考古队员发现了位于享堂南侧的墓碑,墓碑为为青石质,碑文清晰。根据碑文信息,墓主人名为袁奇瑀,字朝载,号少泉,茶山厦蓢友溪公的第四子,敕授乡饮正宾。乡饮正宾,是乡饮酒礼的宾介,在古代庆祝丰收尊贤敬老的宴乐活动礼仪中,会选取德高望重的长者为乡饮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此活动,说明墓主生前在当地是德高望重的人。碑文还记录了墓主三位配偶葬所及四子官职信息。在对墓碑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发现另有两方墓碑重叠嵌于碑表之后,年代分别为明万历年修、清康熙年重修,可知该墓葬至少经历了三次修建立碑,三块墓碑重叠扣嵌也在古墓葬中较为少见。

明代袁奇瑀墓墓碑(北-南)

第二、三重叠碑

明代袁奇瑀墓 碑文

3

盘点墓葬葬品 :多为生活用具

墓葬坐南朝北,由月池、拜台、享堂、墓碑、护坡、挡土等组成。墓碑碑首为麻石砌成,刻有日光云纹。该墓葬进行了考古清理工作,发掘出绿釉罐6件及器盖、青花瓷残片数片,出土陶制墓志铭。灰砂内包裹木棺腐朽殆尽,墓内淤积泥层达70厘米,未见遗骸及随葬物品,棺底灰砂铺垫痕迹明显。

采集绿釉罐

采集器盖

|

采集瓷片

采集绿釉罐

采集绿釉罐

采集绿釉罐

出土绿釉罐

出土绿釉罐

出土墓志铭

墓圹

4

发现古墓葬别兴奋:

关于文物考古和保护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那么,大型基础建设工程或者从事在建设工程或农业生产中发现了文物,该怎么做?一起来涨知识吧!

政策链接:

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遇到重要发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第三十二条“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文物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赶赴现场,并在七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文物行政部门可以报请当地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机关协助保护现场;发现重要文物的,应当上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十五日内提出处理意见。依照前款规定发现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

简要解读:

也就是说,在大型基础建设工程前,必须对该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考古调查勘探报告必须上报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审核;在文物考古调查中如发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须由建设单位制定保护措施,并将保护措施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批准后实施;如发现具有特别重大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必须实施原址保护的,应由具备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专业能力的单位制定勘察设计方案,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如有需要考古发掘的,应依法履行报批手续。

如果在建设工程或农业生产中发现了文物,该怎么办?立即保护起来!立即报告当地文物部门!任何哄抢、私分、藏匿都属于违法的行为。

案例链接:

当建设遇见文物——“文物保护的范例”东莞蚝岗贝丘遗址

21世纪初,东莞南城街道在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施工时,发现大量蚝壳堆积,立即向市、省文化文物部门报告。经省文化文物部门组织考古发掘,确认是一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广东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人类聚落遗存,也是珠江三角洲为数不多的出土彩陶的贝丘遗址。为加强蚝岗贝丘遗址原址保护,东莞市叫停相关房地产项目,投入1300多万元,邀请著名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规划设计,直接完整保存遗址考古发掘面,作为陈列展示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未发掘部分进行了科学保护处理,于2007年建成开放广东省首座在城市中心区建成的史前遗址博物馆,印证了珠江三角洲的文明起源,被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称为“文物保护的范例”。2013年5月,蚝岗贝丘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蚝岗贝丘遗址发掘现场

东莞蚝岗遗址博物馆

蚝岗遗址博物馆展厅

→链接:考古发掘中,有什么小趣事?请点击“阅读原文”

Hash:ce638a3262dad212c34f9525522a326f60338991

声明:此文由 东莞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